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杨惠晨
[导读] 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杨惠晨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龙溪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的整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在不断提升语文阅读质量的前提,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怎样有效的整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也是现今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正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阅读可以感受作者感情变化,提高眼界和写作能力等等。在新教育理念的发展下,要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整合在一起,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小学时段的学生,阅读主要包含课内外阅读,课内阅读指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但是学生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主要还归功于课外阅读,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就要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整合在一起。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意义
        1.1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意义之一。从现在语文阅读来说,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能够达到学生学到基础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基础的教育目标。在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不断通过阅读来认识外面的世界,不断的积累阅读知识。和其他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最直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时,引导学生了解除书本以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不断从书中得到知识,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学生阅读范围,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
        1.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完美的整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提高兴趣,从而对学生提高语文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好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只有趣味性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重要。但是根据现在的语文课本内容来说,阅读资料不丰富,让学生的阅读要求没有办法被实现,从而降低了学生阅读兴趣。把课内外阅读整合在一起以后,学生们就会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能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热情,不断的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3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度,而且学生年龄还不是很大,日常生活经验也不多,这让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没有优美的语句可写或者没有故事叙述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素材,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
        2.1制定阅读计划,达到阅读目的
        根据新教育理念的发展下,面对书本教材内容,要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的整合起来。让课内阅读可以不断的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学生阅读的目的。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古诗词,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两首古诗词,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不仅可以不断的背熟古诗词,还能背诵其他课外的唐诗、宋词等,逐渐积累古诗词。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书本材料内容给学生引荐阅读资料,让学生可以在语文上课之前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长时间下去会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们读名言警句等等。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阅读资料。由于每个同学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认知能力的不同,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资料也会产生不同。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自己选择课外阅读资料的权利,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快阅读,让学生的思想集中在阅读资料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阅读活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或者是可以在班级上举行比赛,让学生们获得奖励,这会让学生们阅读的热情提高,还会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热爱上阅读。
        2.2引入课外阅读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或者是写作背景等,在讲课之前给学生提供跟课本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牛郎织女》一课时,可以先从民间传说来引入这一课,从而激发学生阅读下去的兴趣,再给学生推荐《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大民间故事,学生就会想要更加进一步的阅读,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带入到了课外阅读中去,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感受到祖国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结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是现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现在很多人也应该拥有的好习惯。但是现在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学校以及父母还需要继续的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扩大视野和提高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语文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新民,张录寿.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J].名师在线,2020(25):59-60.
        [2]徐荣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J].黑河教育,2020(09):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