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齐春杰
[导读]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
        齐春杰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一小学校  163000
        摘要: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将教师的引导职能依托于任务媒介发挥在课堂之中,推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进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进一步地促成任务教学法与数学教学课堂的融合,教师应该首先做好任务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为任务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可行的落脚点。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小学数学;作用分析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寻求教学地位的转变策略,意在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次要的辅助地位,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深层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建设学生主体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教学任务的方式找到了恰当的自身引导职能的发挥媒介,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任务教学法指导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首先针对任务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性的分析,以此为后续数学课堂中任务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设置任务驱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较为枯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常常难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环节中,并且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小学学生能够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的方式,设置目标性较强的任务以驱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紧张感,利用明确的任务目标驱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保障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相交与垂直》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紧张感,驱动学生的实际参与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伊始即向学生分发了课前准备的木棍教学工具,并向学生布置了自主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交与垂直的摆列任务。在任务具体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在课程之初先是一筹莫展,对相交与垂直这两项几何定义没有建立起具体概念的学生难以有效地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于是在任务这一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后续的听课环节之中。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班级学生相对以往更加快速地掌握了相交与垂直的几何定义,并在课程最后,通过知识的叠加自主地利用课程开始分发的木棍工具,实现了相交与垂直模型的制作。


        二、设置任务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论
        任务在课堂中的存在,不仅仅可以使其以一种具体的目标形式出现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激励,更能通过教师对其的有效设计与合理应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引导力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性,教师可以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阶段性的设计,以此使小学学生能够在阶段性的任务下更加有层次地完成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并且,学生在任务的完成环节中,还能在间接的执行过程中,吸收并学习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分类》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在课堂中首先布置了巩固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程中有关角的教学内容进行回忆与巩固,这使得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学习有了经验基础。然后,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性的将角进行连接,布置了实践性质的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了尝试性的预习实践。之后,学生又在笔者所布置的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几何定义进行思维导图结构式的对比整理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认知。在笔者所布置的阶段式任务之下,学生完整地经历了自主的预习、尝试实践与整理等正确的学习流程,这不仅使得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建立起了更加全面的认知结构,更使得学生间接掌握了自主探究方法。
        三、设置任务树立学生良好学习观
        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任务的设置,使学生在课堂任务的引导下规范自身的学习实践行为,往往可以使小学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与约束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计算课程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任务要求下在课堂伊始即对教材中的图片内容与文字内容进行了细致化的数学阅读活动。在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对教学内容建立起较为主观的认知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更能在任务的规范行为之下认识到预习与数学阅读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从中形成良好的预习观念与数学阅读观念,为学生终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的开展铺设道路。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做好任务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方向性地设计任务目标,并将其应用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之中,以此为学生创造出更为优越的自主探究环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倩.任务教学法在六年级小学数学课上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6(25).
[2]李色带.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段中的应用研究[J].赢未来,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