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田
惠民县辛店镇三堡小学251710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断进行着思考,通过自身的思考完成问题的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完成问题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思考,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思考完成问题的解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心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知识及能力的良好提升。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便能够有效完成这一目的,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完成课堂参与度的提升。
1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成问题情境的构建,便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在充分开动自身思维能力的同时完成学习兴趣的良好提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立的过程中,应着重于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一旦问题内容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及认知范围,学生难以通过自身完成问题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情绪及兴趣造成了打击,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状态,并根据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问题的构建,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提升。
1.2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是现阶段教学中极为常用的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及情绪的引导,学习效率的提升效果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教学情境的良好运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绪及情感,帮助学生在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情境中完成良好的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完成自身心理特质的良好构建,促进学生心理发育的同时完成学生学习目的及学习欲望的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完成自身能力及知识的提升。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较多的生活化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充分地运用,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完成问题的代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为学生提出符合当下思维能力的问题,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信。
例如在对《摸球游戏—可能性》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可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生活情境的构建。
首先,教师可通过提出重点问题,如在看不到的纸箱中有四种颜色的球,摸到其中白色球的概率是多少?怎样计算的?等,为学生进行重点问题的方向性引导,随后通过学生的探索和猜测能够有效得出简单的概率算法,学生经过自身的思考完成基础问题的解决后,教师便可通过自身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探索,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完成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自身生活的代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常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完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2设计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限制,学生在这一阶段对故事性较强的表述难以抵抗,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质,以故事性、戏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针对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此外,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通过日常的观察完成对学生兴趣的了解,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完成自身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能力培养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对《完美的图形—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可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情境的代入,并在相应的故事情境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能完成问题的思考。通过故事的铺垫学生能够积极完成问题的良好思考,保证在完成自身知识应用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完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2.3通过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验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程度,在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且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的良好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复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通过较强的思考性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能力的良好培养。
例如在对《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可引导学生根据实物的观察引导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进行观察,学生在发现特征并对两种物体有了一定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法完成圆锥与圆柱的构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及延伸,如圆锥与圆柱面积与什么有关?圆柱能改造成圆锥吗?等,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验证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完成问题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情景的代入能够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92-92.
[2] 胡永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