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喜
盐池县第一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市 751500
摘要: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物理现象中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生构建起完整物理知识框架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原则,将规律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可以在规律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物理感性认识,体会到物理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规律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物理现象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探究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物理规律是展示物理现象内在联系的一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构建规律的观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规律的抽象性,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两个小片段。片段一是操作人员用手推了一下一个放在桌子上的铅笔盒,学生可以看到在手离开之后,铅笔盒立刻停止了移动。片段二是操作人员用手推了一下一个小车,在手离开了之后,小车子仍然行驶了一小段距离。在视频播放完之后,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操作,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不一样呢?小车为什么能够接着运动?”从而利用直观的画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着充足的动机参与到接下来的规律探究中来。
二、规律教学要强调生活化
物理规律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当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广泛性,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对物理规律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赋予物理规律直观化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实际的客观问题联系在一起,对物理规律产生更加客观的解释。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一观点存在疑惑,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混淆。因此,我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我们站在火车上,当火车不动时,我们拖着行李箱向车的后面走,这个时候,行李箱会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当火车开始行驶之后,我们仍然拖着行李箱向后走,行李箱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力?”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可以获得深刻的记忆。
三、重视规律的适用条件
物理规律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适用的,需要学生的特别注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认识到物理的科学本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
比如,在教学“欧姆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去验证欧姆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实验方法,在本次的实验中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通过控制电阻、电压等因素来研究电阻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欧姆定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探究物理规律,可以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积极使用实验归纳的方法展开物理规律教学,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提供更加开放的空间和场所。
四、有效使用实验总结规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很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去展开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验证物理规律的实用性,参与到从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一整个过程中来,如此,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时,我带领学生通过表格的方式去总结了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全部或者部分进入到静止流体的物品,要求物体的下表面必须和流体接触,并且,如果探究的物体的下表面并没有和流体完全的接触,那么这个原理也同样不能适用。这样,通过对规律适用条件的全面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物理规律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
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展开了一番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物理规律,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从而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起物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物理探究方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卿.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生活化问题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白雪超.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