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庭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城小学 246400
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非仅仅是积累文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到诸多客观因素掣肘,导致教学工作收效甚微,且难以深入推进。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打造更优质的数学课堂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的基本特点,而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也就是直观的认知方法与认知习惯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此一来,学生感性的认知习惯和方法与数学知识基本特征之间产生了一堆难以短时间内调和的矛盾,导致学生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鉴于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着手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事物,助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一、创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与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挂钩。鉴于此,想要打造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他们善于通过玩耍学习知识,也对各种形式的游戏充满兴趣与好奇。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享受乐趣,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游戏,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看看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此后,带领学生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六个面画在硬卡纸上,再将其裁下,用胶带或固体胶粘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直观的看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动手绘制与制作掌握了它们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发展,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建生活课堂,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经常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特征,打造生活化课堂。实现这一目的最为直接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起一座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思考与探索习惯,并掌握从现实生活出发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在执教《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为了迎接春节到来,学生随家长外出购置年货。在此情景中,教师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并把商品总价控制在一定的预算之内。同时,为了使此情景更加真实,更有代入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情境的创建。在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并在情境中进行大量的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熟练的使用与价格相关的数量关系。不仅如此,学生更能够在情境中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起到了一定的德育效果。
三、创设分层课堂,做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定制教学目标等“区别对待”的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指向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着眼于学生良性发展,将学生合理的分层,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与发展空间。
为了在课堂中更好的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需要在清晰掌握学生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要素的前提下,把班级中的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分别对应综合能力与学习成绩较强、一般、较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进步计划,选择真正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提问。例如,在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时,所采用的问题应当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提问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时,教师应当引导这部分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解开同样的数学问题,使其能够在课堂中挑战更高难度,进一步扩散学生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汗水,勤恳耕耘,才能让学生享受更加精彩的课堂,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金松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158-159.
[2]黄金存.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