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激趣教学——以一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韩雨宏
[导读] 数学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简洁性,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力不从心,再加上教师教法单一、落后
        韩雨宏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瓦岗寨乡瓦岗寨中心小学456478
        摘要:数学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简洁性,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力不从心,再加上教师教法单一、落后,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会产生了反效果,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应该引起教师们的反思。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为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一年级课程
        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行为才会积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受正规的教育,知识点空白,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还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谓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育浓郁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机,需要教师好好把握,认真对待。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热爱教学工作,熟悉教学对象,还能站在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因此能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具体如下所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发挥教师素养,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一些生动、形象且符合学生学习口味的教学场景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目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笔者常用的教学策略。
        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研读了教材,分析了学情,把握了学生学习特征,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竞赛活动等形式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如,笔者拿出了大家喜欢吃的糖果,一边摆弄糖果,一边提出问题:左边的手中有几颗糖果?右边的手上再加上一粒糖果是几个糖果?并将糖果奖励给回答正确的学生,让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更加强烈;再如,游戏场景,笔者设计了“连连看”的游戏,鼓励学生给6~10加减算式中结果一致的题目连线,新颖的游戏吸引了大家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进了教学情境模式,创设了问题情境、游戏情境帮助学生提升巩固数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其创造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距离这一目标还很远,因此只能稳步提升,逐层递进。基于这一现实,笔者将动手操作作为了其中一项重要的培养途径。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依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了教师辅导,学生为主的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在动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各种图形,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因为学生占据了课堂主导地位,行为自由,心情愉悦,且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这些活动是学生所擅长的,因此让学生感到十分放松,忘记了学习的痛苦,在玩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为动手操作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玩中就能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是激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激励教学——让学生不断前进
        激励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产生内在动力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表扬与肯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笔者将激励教学贯彻到了数学教学课堂中,时不时地会给学生语言与物质奖励,常常肯定学生的行为,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急于教学,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动手操作活动,即借助教师提供的制作材料与道具完成钟表的制作。钟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即便是学生不认识时间,也知道钟表的大致结构,因此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了加强学生与学习对象的情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了认读环节,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了整点、半点的识读,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一边转动手中的表针,一边教学,而学生们也模仿得有模有样,态度端正,效果良好,因此受到了笔者表扬。其实,不仅是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才会得到笔者的称赞,哪怕是取得点滴进步,多认识一个数字,多提出一个问题,多学习一分钟也会得到笔者的表扬,这是因为笔者将激励教学贯彻到了教学工作方方面面,以期能全身心呵护学生,爱护学生,促生成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贯彻了激励教学理念,肯定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认可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举一动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勇气与自信。
        综上,小学一年级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能加以引导,正确对待,维持学生的本性,重视兴趣的培养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艾喜喜.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兴趣教学[J].新课程(中),2017(12).
        [2]陈勇发.小学数学之兴趣教学[J].思维与智慧,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