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茂三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安徽省 合肥市 231600
摘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体会学习的乐趣。初中数学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过渡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构建符合学生对生活理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获得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很多学生会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在数学认知上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展开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等方式来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让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因此,我们使用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进行处理,通过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内容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比如,在教学“相交线 平行线与平移”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使用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讲课,教学无疑过于抽象,学生也很难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探究来认识平行线和相交线。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发现过一些必须平行而且是绝对平行的实际例子吗?根据这些例子,你认为平行的条件必须有哪些?”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认识上的客观情况来得到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的节奏。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对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接受所学内容,落实教育生活化的宗旨。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不同的教学形式也会给学生的学习质量带来差异,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用的教学形式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从而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发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形式生活化的发展途径,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学生合作讨论等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构建。
比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手段,按照对学生个性、学习能力等的了解,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如“小明和小红在距离为28千米的两个地方同时出发,向着对方行走过去,经过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之后,两个人相遇了,那么假设小明比小红早出发三十分钟,并且在小红出发后一小时八分钟,两个人相遇了,那么两个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等,学生需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应用学到的数学模型,从而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使用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进来。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任务,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法,鼓励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面对的问题,如此,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数据处理”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类的课下学习任务。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方面可以用到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然后确定一个具体的方向,通过问卷、采访或者网络等方式来搜集自己需要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相应的结论,记录在调查报告上。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确定课题的范围,选择是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或者邀请其他学生共同进行调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展开学习。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课下进行实践创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展开了一番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充分地释放出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婉贞.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屈鹏飞.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