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龙献
[导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龙献
        黔西县甘棠镇礼贤小学  贵州省毕节市  551514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而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语文学科作为贯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基础和品质修养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性前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不同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可以说是其他三个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应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进而可以增加学生的审美趣味。思维发展与提升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文化传承与理解旨在引导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中,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明确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许多教师都自认为完成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就万事大吉了,而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认识也不够到位。此外,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致使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实践教学时,仍然习惯性地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较低。从而使得学生无法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由此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了。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大多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进而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与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妈妈睡着的样子啊?”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自己话来形容一下妈妈睡着后的样子。如果学生都感到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分享自己在妈妈睡着时都会做些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再让学生回想妈妈睡着后的模样。

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处于心智思维发育的初始阶段,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弱,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有效发挥以问促思的教学效果,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时,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巴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描述了自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过程,文章语句优美和结构清晰,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优美景观,还要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可以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随后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紧接着教师还可以提出“第一游览时作者有没有看到鸟?文章总共提到了几次‘鸟的天堂’?为什么前四次提到时都加了引号,最后一次却没有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几个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求知欲望。
        3、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应当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进而促使学生能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蕴和先人智慧。所以,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有关于“草船借箭”这一情节的视频资料,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诸葛亮的智勇超群和足智多谋。
        4、拓展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都存在着过于依赖语文教材的问题,这也使得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过于按部就班和照本宣科,因而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课程内容,积极拓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能够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就可以在课堂授课结束之后,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都当地的郊区或者是自然景区中进行实地参观和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每一种生物,要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还要让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能够去试着寻找大自然的美,然后去欣赏美和创造美。最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这次实践探究教学活动,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班上依次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充分明确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而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从而能够注重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以及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举措,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进而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25.
[2]宋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62-63.
[3]宋萍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7(32):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