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时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迅速积累词汇的重要时期,是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阶段。幼儿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幼儿自由地与小伙伴、成人交往,利用语言工具也可以有效接受各种知识教育与经验传递。所以在幼儿时期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在不同领域进行语言教育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策略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幼儿会深刻地感受到语言可以传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情感,因此他们乐于学习语言,乐于进行口语表达。而且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环境,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语言教育,帮助幼儿积累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经验,刺激他们的语言生长,培养他们口语表达的兴趣与技能。为此,本文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习惯
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影响。因此在语言教育中,我们除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外,还要重视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因为一个宽松、高质量的语言学习与交往环境,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及交往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怎样进行高质量、宽松的语言学习与交往环境的创设呢?在日常教学、游戏、生活中,我们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时,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做好标榜并从幼儿入园开始,使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言语中学说普通话。此外,对于那些活泼、开朗的幼儿,我们要鼓励他们多表达,从而成为小伙伴学习的榜样,让幼儿影响幼儿,这比教师的说教管用的多。平时我们会发现,一个爱说爱笑的孩子往往能带动一批幼儿,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的带头作用。我们还要让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以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兴趣。同时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从而给孩子打造一个立体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孩子真正爱上表达与交流。
二、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有专门的语言领域课程,而且会开展大量的语言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技能。
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这是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常常让孩子们玩看图讲述的游戏,这就需要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春雨沙沙》的语言活动为例,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师幼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达,同时使幼儿可以增强对画面的感性认识,学习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像“插图中有谁”“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在做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等等。到了大班,大多数孩子都能够看图快速描述画面内容。在孩子们对画面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等等。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有效增强了他们表达的自信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要让他们养成发挥想象的良好习惯。在如教授《风》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说一说,风娃娃还会到哪里去?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还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乐说的环境,如使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制作精美的课件、玩游戏等,以调动幼儿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三、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口语能力发展
游戏是幼儿教育教学时所使用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学习形式。同时,游戏为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场域,是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喜欢在娃娃家玩角色扮演游戏,那么,我们就通过环境创设、恰当的材料投放,引导幼儿“说”,如教师可以组织两人或三个人玩的游戏,使幼儿间通过互动交往,增强语言交往的技能。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学习完整、连贯地表达,像“我可以来你家做客吗?”“你来扮演妈妈,好吗?”“我们一起来照顾小宝宝吧!”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乐于进行口语表达,其积极性非常高。当然,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参与到游戏活动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与规律,从他们喜欢模仿这一特点出发,给他们树立榜样,教师和家长都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使用普通话,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施加影响。同时,我们还要在语言教育活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实施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7(5):24-24.
[2]聂颖.在游戏活动中渗透——遮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新校园:中旬刊,2017(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