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主题班会资源,创新开展德育活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陈淼
[导读] 主题班会是德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陈淼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摘要:主题班会是德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开展广泛的、生动的且主题明确的班会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在研究中就提出,教师应该灵活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引入国家时事与社会热点、利用恰当的教育时机,逐步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带给小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小学;情感体验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颁布,这项工作的开展又出现了新的指向,要求教师能够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向,将德育工作的开展落实到细微之处,克服假大空的局面,灵活利用主题班会等各种类型的资源,全面推动德育活动的创新开展。本文在研究中就从这类资源的利用入手,结合教师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德育活动创新开展的途径方式。
        一、结合身边小事,引导相亲互助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情感的培养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只有从细微处介入,才能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尤其是在指导开展德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秉持着“学校无小事,事事有养成”的理念,在主题班会中多引入、结合学生身边的小事,在不经意之间引导学生了解认知更多的道理,自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因此,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加强日常对学生生活、发展的观察,以小事为切入点,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开展内容明确的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某一事件有着更为深刻自主的认知,促进德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以“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一主题班会活动为例,在此之前教师已经多次开展了互帮互助的活动,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帮助,反而造成了德育工作与实际生活的相背离。对此,教师以“学雷锋”为核心主题,让小学生自己走上台前,说一说要想为他人提供帮助,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很多学生刚开始从大的点入手,指出可以为灾区捐资捐款,可以帮助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等来实现相亲互助。在学生形成帮助意识的基础上,教师选择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让学生通过模拟剧、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到一些不经意的小事都是互相帮助的切入点,深刻体会到爱与关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二、关注国家时事,形成世界概念
        长久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往往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不具备较为丰富的时政素养,这不仅不利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对此,教师在主题班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一改过去封闭阻碍的局面,将更多的国家时事、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概念,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想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帮助小学生了解国家、社会、世界提供更多的支持。
        例如在“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格局之下,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这一经济模式的印记,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都是共享经济的产物,为时事的分析与感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教师将“共享经济”引入到主题班会中,让学生认识到共享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关于“共享经济”的简报,分析这一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情况,以更加宽泛的视野去应对“共享经济”可能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无形之中形成一定的共享意识,提炼优化自身的素质水平,以融入到这一经济模式之中。


        三、捕捉恰当时机,根植真善人格
        德育的时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偶然的因素,只有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在适当处把握良好的教育机会。但是通常情况下,德育的时机具有短暂性、突发性等特点,且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具有差异性的德育时机,在学生有初步认知与理解的支持之下完成相应的德育任务,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小学德育主题班会是一个适宜的平台,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小学生在人格上的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兴趣与爱好,根据实情帮助学生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的真善人格是一个循序发展的过程,应该从动态的视角入手,促进学生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在开展上的针对性,把握每一个良好的德育时机。
        以“文明礼貌伴我行”的活动为例,本次主题班会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继承优秀美德,促进人格的完整。在本次班会活动中,教师对具体的活动环节进行了整合,从家庭文明礼仪延伸到校园与社会的文明礼仪。在初期参与中,小学生只能联想到家庭礼仪应该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师特别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情景剧中对文明礼仪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这一时机之下,教师又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丰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在开放的文明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学好、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注重道德修养的提升,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作为一位文明的少年,在我们日常生活或者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应该遵循哪些文明礼貌、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让学生自主把握人格成长发展的时机,积极参与到德育之中。
        四、组织社会实践,升华丰富情感
        丰富的实践活动是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道德形成的根源。在主题班会活动的支持下,教师应该多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直面冲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得到情感与思想上的升华。对此,教师首先应该突出小学德育的活泼性、有效性,从学生到的情感体验的综合角度出发,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程度,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感悟,将体验延伸拓展到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过程性。
        例如在“家庭礼仪”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编写、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完成前期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再开展讨论会,围绕着我们为什么要尊老爱幼、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孝道等话题展开丰富的讨论,努力形成共识。另外,在前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小记者,轮流到同学家访问做客,用手中的笔、相机等记录下具体的活动过程,说一说自己在同学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关注学生内心情感、思想积累的相应过程。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片、视频、文字等内容,共同交流实践活动中的故事与感受,帮助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得到全面的升华,将自己的实际体验贯彻落实到行为与认知之中,提高主题班会课程开展的整体效果。
        结论
        总之,班会是班集体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教师应该灵活利用班会形式、相应的教育资源,推动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澄清是非、提高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成长诉求作为目标,巧妙设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带动小学生加入到主题班会的队列,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形成较为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个人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刍议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60.
        [2]郭彩琴.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学周刊,2014(32):21.
        [3]陈婷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及措施[D].重庆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