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钟发玲
[导读] 在教育部门提倡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也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
        钟发玲
        湖北恩施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在教育部门提倡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也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自主性和能力都不高。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难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又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需要教师加强重视的工作。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开展新课改主要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有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强化其应用能力。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都出自现实环境,学生如果具备了应用能力,就能够借助其中知识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建立落实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 结合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创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以往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期间,通常都是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解。所以,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习题也是大量的,在核心素养强化受到重视后,小学数学课本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现实环境之间不具关联性的单元知识都被删减,融进了大量的与学生本身生活相关联的知识,所以,对学生知识实践也会体现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特征为其实行教学,并融入具有关联性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借助如此相应的教学模式,才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切实意识到数学元素随处可见,对调动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知识讲解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教师就需要相应性的为学生设置情境式活动:小明家与学校的主路线较远,为快速出行,小明父亲考虑在家与主路线之间搭建一个直通道,要求學生辅助小明父亲设置一条最短的通道路线。借助这种现实问题情境的设置、运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定理有深化的了解,也会为学生后续的高效率、高质量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会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化提供保障。
        二、 设置问题式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其也通常都会对包含复杂元素的习题表现出很高的探索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情境活动过程中,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这种特征进行考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探索知识的空间,促进其在民主性、挑战性的思考中,发挥自我、提升自我,以此促进其充分了解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促进其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以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习惯。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教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在具体教学前,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室空间内找出各种图形,并完成绘制。

虽然小组学生在活动中都非常专心,但所绘制出的图形还是与现实图形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效果不理想,教师鼓励学生查找出问题因素,小组学生经过研讨后总结出,问题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不了解图形的绘制方向;其二是不了解绘制图形与现实图形间比例的大小,所以导致所绘制的各种图形与本身理想中的框架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与学生共同分析第二个问题因素。小组学生借助详细的研讨和分析了解到,需要将现实的长度都以同样的比例进行绘制,从而确保所绘制图形与现实图形间的一致性。在如此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没有遵循以往"我说你听"的教学程序,而是融入了具有关联性的情境,促进学生独立寻找问题,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领悟当堂知识点的来源和目的,知晓这些知识点的现实作用,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式学习中,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兴趣,从而在寓教于乐中,丰富理论基础、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三、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角度来说,其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生活经验都是其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如定义、计算法则、图形等的形成,都是通过对实际知识的运用和总结而来。而在现代教材中,小学数学教材有多个版本,其中知识也是多元化、现实化,切实说明了数学知识来自现实用于现实的原则,所以,在课本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具体讲解指定知识点前,相应创设关联性活动,促进学生提前在现实环境中收集数学元素,明了数学知识的来处和意义,知晓数学知识是在现实环境中总结而来。兴趣是切实保证学生应用能力明显提升的根本前提,所以,教师就应当在高度重视基本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以主动的态度融入具有知识拓展性的活动,在此活动设置中应着重考虑到知识的延展性运用,如此一来,才会有效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那么在具体行动中,教师就可根据小学学生的喜好设置融入具有关联性的活动。如在课外郊游活动开展前,引导学生预估购置郊游活动相关物品的钱数,学校与郊游区域间的距离,如此现实的教学能够明显强化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元素是随处可见的,应当在充分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才会在现实环境中正确、合理地将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并且在将课堂知识融入现实问题中时,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会有明显增强。
        总而言之,在现代小学教学中的所有科目中,数学属于主要科目,对此教学科目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在现今教育部门提倡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内各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也明显增强。而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性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应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相应性的练习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保证学生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幼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100.
        [2]黄敏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65-66.
        [3]闫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09):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