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陈锋华
[导读] 新课改所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陈锋华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新城中学      352200
        摘要:新课改所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简要探讨了五条初中地理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分别为小组探究中渗透竞赛因素;角色扮演中增进课堂体验;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主体地位;教学心得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提倡这种理念的主要目的即为消除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弊端,如课堂呆板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等。简言之,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则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具体地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目前来看则尚属于有待研究的课题。尤其对于注重识记和背诵、很多教师往往以“划重点”作为教学“不二法门”的地理学科来说,探求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更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几条易于落实的具体途径,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小组探究中渗透竞赛因素
        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式,某种意义上它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所以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然而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倘若只是循规蹈矩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则一来不太容易掌控课堂进度以及学生的探究过程,二来实际上课堂气氛也往往单调而沉闷,如此一来还是不能有效地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小组探究中渗透竞赛因素是一条有效的优化途径。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一节时,笔者即是以地理竞赛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让学生分组进行“房屋设计”,从而使体会环境对人类居住条件的影响,并体验学习地里的乐趣:首先把全班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四组,然后出示不同环境下的四幅图片,让每个小组分别处于一种环境中并根据此环境设计自己的居住房屋;最后由学生自己把设计作品通过投影机进行展示并解说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我主要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介绍的内容适当加以补充,在黑板上给每组学生作品打分,最后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共同评比最佳设计作品。在比拼过程中,学生联系环境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因此都怕落后于别的小组,所以都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组内交流,其作品都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潜能,从而较好地彰显了其主体地位。
        二、角色扮演中增进课堂体验
        说起角色扮演,似乎只在语文、英语,以及历史这一类学生用得较多,实际上,在地理课堂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加以利用。这种方式通常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增进学生的课堂体验合参与程度,从而彰显其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一节,其中关于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体验其实用性。针对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笔者设计了四种角色让学生去扮演:
        角色1:当地居民;角色2:世界环保组织官员;角色3:政府官员;角色4:开发商。
        确定角色后,即让小组内每个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然后再轮换其他角色。这样,学生就在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思考,运用知识,从而在增进课堂体验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当政府官员,施政纲领说得有板有眼,引起大家一阵阵笑声,整节课气氛积极而热烈,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三、辩论活动中感悟地理区域的特殊性
        课堂中开展辩论活动,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是很少见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来适当的加以利用。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整合运用的过程。这与教师的单纯灌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就地理学科而言,通过设置辩论议题来让学生感悟地理区域的特殊性,更有其突出价值和鲜明优势。一般来说,地理课堂辩论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其一为随堂型辩论:以国际合作的学习为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辩题:“世界经济发展是否需要国际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中部分产品的了解当堂进行辩论,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的总结。
        其二则可以称之为“事先准备型”辩论:例如在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辩题就可以是“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如果让你自由选择,你愿意当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为什么?”根据学生的答案将学生分成“南方组”和“北方组”,让学生经过一到两周的准备,然后每组选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在课堂上进行开展辩论。辩手在辩论的同时,其他同学并不是只看热闹,而是积极展示能证明本方论点的图片、实物等。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还可以留出一些自由辩论的时间。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评出最佳辩手。
        这两种辩论形式各有特点和优势,笔者本人都曾试验过。一般来说,在随堂型辩论中,那些外向的、爱发言的学生机会比较多;事先准备型辩论则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易于形成较深刻的观点,因为学生要收集资料,组员间还要协同讨论等。在平时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与进度灵活运用这两种类型。
        四、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动手实践,也是彰显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地理课堂中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其中绘制校园平面图、户外定向活动比赛,都应积极加以落实;再如第二章《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制作地球模型,就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地理学科中,绘制、制作等实践性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有助于其体验知识生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是所谓“体验式学习”的重要落实方式,也是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五、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寓教于乐”是很高的教育境界。学习本来是一件需要“吃苦”的事,而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或手段使学生“不感其苦,只感其乐”,则其学习积极性自然得以充分调动,进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无疑有利于学生释放自身潜能,不断取得进步。在此,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设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这方面,引入一些游戏活动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爱玩是人的天性”,对于童心尤盛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开展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这些都属于最典型的例子。开展这些游戏活动,最好要有实物模型,前者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具,后者教师可以做成交互式课件(也可以是flash插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操作。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多数学生都喜闻乐见的,学生能在游戏过程中自觉地探求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从而使“玩”的过程变成积极思考、认知结论的过程。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五条初中地理课堂中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分别为小组探究中渗透竞赛因素;角色扮演中增进课堂体验;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落实新理念。本文一己所得,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高向阳. 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考试周刊, 2015(34):144-144.
        [2]王亚北. 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神州旬刊, 2011, 000(012):114-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