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温小湘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育,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形式,
        温小湘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     525027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育,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也给美术课程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将美术鉴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使他们在获得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的同时,学会学习和自主发展,进一步提升美术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具体阐述,以更好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能力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全面的艺术类别,在进行美术鉴赏的同时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促进个性化发展,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使人身心愉悦、视野开阔、思想成熟,通过美术鉴赏,高中生在潜移默化和长久积累的过程中,赏析能力、感应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调整心态,放松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教学内容而言,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包含内容丰富、设计范围较大,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几幅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美术作品,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内容,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观念的认知不深刻和全面,很难将美术作品的内在思想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这就降低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效率。同时,许多学生认为美术学习应以绘画方法与技巧为主,这些现象就导致他们对美术鉴赏课缺乏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迎合某种需要,针对课堂活动形式不断进行翻新,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观点表达与行为选择,导致他们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地观察和思考,从而造成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局面。
        二、培养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摒弃“以教育为主”的课堂教育体系,树立新课程意识,从“欣赏、交流、讲解、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运用互联网络技术与信息化设备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例如,在教学《战争与和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欣赏到优秀中外艺术作品的精髓,感受艺术家基于战争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战争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入手,播放纪录片《圆明园》,提出问题:这部影片给你什么感受?你对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多少?许多学生都感到惋惜和气愤,并总结了“落后挨打”的教训。一位同学却说道:“在列强眼中,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可如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航天事业成就也瞩目跃升,这些事件的背后离不开国人的努力奋斗,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发达。然后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并尝试着从兵马俑色彩、制作方法、面部特点等方面体会中国雕塑的魅力。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将“欣赏、交流、讲解、应用”四点融合为一个整体,没有形式上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充分突出了作为主体的地位,挖掘了他们的潜能。
        (二)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不同学科对于“情境”概念的定义不同,但“环境”是教师关注的重要因素。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需要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同时也需要营造生活情境,让有效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融入美术审美体验,即在无形中融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学习鉴赏知识,掌握鉴赏方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引导他们去感受人物、环境等因素,以在他们的脑海中构建起一个真实且立体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丰富视觉、触觉等感官经验,使审美体验得以最大化。以《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课的鉴赏教学为例,本课围绕了解民间美术这一主题展开,凸显了民间美术的内涵及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建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为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在学校举办一个名为“走进民间美术”的展览,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年画、刺绣、剪纸等,以激发高中血红色国内的观展兴趣,增强美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在这一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还将活动延伸到对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素质。
        (三)交流互动,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历史上耀眼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都值得高中生认真学习,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重视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让美术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让学生体悟美术作品中所蕴藏的历史,进一步认可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溪山行旅图》时,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学生发问、课堂辩论等形式,对作品鉴赏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对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在学生发表言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适时邀请教师和其他学生发言和补充,如拓展作品的背景、作者绘画风格特点等,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评价,在评价中充分肯定学生鉴赏的亮点,对于存在错误的地方,应及时指正,告诉他们正确的鉴赏方式,将互动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帮助每个学生形成独立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再如鉴赏《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时,可以就“清明”一词开展辩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清明——“节气论”与“政治论”各自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这种形式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交流与探究,去学习如何证明一个观点,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提升文化理解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四)学科融合,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要想让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更深刻,教师应在美术鉴赏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宽泛的探索,融合历史、地理、文学知识等领域,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正确、全面地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既能够复习其他学习的知识,又能掌握美术知识,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以美术作品《溪山行旅图》和《潇湘图》的鉴赏为例,为了把这两幅作品分析得更透彻,可以引用欧阳修的《踏莎行》,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小令,上阕以时空的转换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诗中的“天地”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蕴含着一种实践的意义,人在永恒、浩瀚的天地中更显得渺小,而引导学生融合这种内涵去欣赏《溪山行旅图》和《潇湘图》,语言的文字之美、文学的形象之美更能让他们感受画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其文化修养的培养和熏陶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还比如,在鉴赏《心灵的慰藉》这一课的宗教艺术时,可以依靠音乐的力量,让音乐成为“流动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逐渐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和鉴赏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师应认识到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意义,充分正视美术鉴赏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优化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设计,促进多种美术鉴赏方式的互相渗透与融合,使美术欣赏活动逐渐深入,学生的艺术涵养与思想情操得到有力提升,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岩.以美育人 以美树人——高中美术鉴赏育人之我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7):21-23.
        [2]张瑞春.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应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王淑彦.论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06):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