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陈红星
[导读] 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
         陈红星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耿集中学 441212
        摘要: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化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初中历史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较多且较为繁杂,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十分必要,在历史课前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历史;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利用时间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既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授内容,减轻课堂压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前预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课堂讲课前对于教师即将讲授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对于自己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并解决自己的疑惑。初中历史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而言,每周的节次较少,因此每一节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学生学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章节时,这一章节是中学生所学习的第一节历史课。初中时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历史课,对于历史课堂比较陌生。同时,因为刚刚开始接触历史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对中学生的引导也十分重要。学生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初中历史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日后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在将这节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预习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与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不同,并要求学生以后每一节历史课程的学习都要提前进行预习,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程讲授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反馈个人的预习成果。对于学生普遍觉得容易并且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在讲课时简单提几句。对于学生普遍觉得困难并且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花费较多的时间着重讲解。

在教师进行初中历史课程的讲解时,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而通过学生对课程提前预习所进行的反馈,教师能够多出一个渠道去了解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预习情况。针对中学生的预习情况,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备课,制定出针对于所教授中学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这一章节时,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来将他们预习的进度反馈给我,我所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可能就会和学生的预习进度不相符合。假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将他们对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给我,那么我就会根据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的预习进度,在备课的时候对于他们已经理解的知识就简单讲解一下,对于他们不理解的知识就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进行更多的讲解以求学生理解所讲内容。
        三、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而言,其每周课堂的综合时间较短。在教师教授这门课的时候,不仅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适当地利用闲暇时间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促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初中历史课程的课前预习往往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初中生平时往往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娱乐游戏或者是玩乐,与其将这些时间白白浪费掉,不如把这些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合理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课程知识,学生只需要合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将这些碎片化时间整合起来用来进行课前预习就有可能会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这一章节时,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向其他学生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给学生布置的问题很简单,所有详细的答案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预习完这一节课。我告诉学生们可以抽一节课下课的时间,或者是在平时和其他学生聊天的时候,通过这些碎片化时间,把课本拿出来对这节课进行预习,将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梳理即可。学生通过利用这些可预先闲暇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不仅能充分地将课余时间应用到学习中去,也能通过应用课余闲暇时间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教师进行初中历史课程的讲授中,锻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并积极地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教学意义重大。本篇论文讲述了初中历史教师将课前预习应用到初中历史课程的讲授中的诸多意义,希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凡.多点突破,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01)
        [2]白合英.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