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兴平
湖北省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445000
由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共有111420所,占乡村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2018年春季学期,恩施市200人以下的学校共104所,其中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65所(50人以下的学校42所,50到100人的学校23所)。由此可见,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由此可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近几年来,国家对小规模学校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各项硬件设施基本上都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每个学期的期末检测数据来看,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考试学科的教学成绩也基本上能到达县(市)级标准,甚至部分学校高出这个标准。但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落实的情况不是很理想,目前的状况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课表上 “开齐开足”,实际上“放羊放牛”,美术课随意画,音乐课自己唱,体育课满地跑。这些课程只要不被挤占,不被挪作他用就谢天谢地了。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这样三个因素。
一是专业课程无专业教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之后就清楚了。据了解,恩施市从2012年到2018年这七年间,一共招录农村学校新教师1253人,其中音乐52人,体育41人,美术30人,即近七年招录音体美新教师一共123人,平均每年不到20人。这123人被零散地安排在全市各级各类的农村中小学,最后能够到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任教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再来看看“音乐”这一个具体的学科。这七年间音乐共招录52人,是最多的一个学科。100多所学校只有52个科班出身的音乐老师,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小规模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基本上都是由非科班出身的老师来兼任了。这些兼职老师以前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音体美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再加上兼课后又很少接受相应的培训,因此,音体美课程要做到“开齐开足”容易,但要“开好”,难度的确很大。
二是专业课程无专门教师。音体美这些专业课程无专门教师的历史其实很长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考核评价滞后,甚至根本就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考评方案。任何一门课程,不管作用多大意义多大,你只要不考评,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会步入“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怪圈。据了解,恩施市现在的65所100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有音体美课程的专门的任课教师,即使某一所学校有音体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但他们仍然是学非所用,任教的学科还是以语文数学等笔试科目为主,把音体美作“搭头”作“副课”处理。
三是考评无指导性意见,随意性大。究竟如何考评一个学生的音体美成绩或考评一位音体美任课教师的教绩,省市县都还没有给出一个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到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进行考核时,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伸缩性强,随意性大,搞好搞差一个样。多年来,恩施市每个学期对音体美等学科的考核一般都是这样要求的:在期末笔试科目考试前的半个月左右,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评。
笔者对龙凤镇向家村小学2018年秋季学期音体美考评的情况作了个了解。从资料上看,有方案,也有学生的成绩登统表,且每个学生的成绩至少都在B等以上。如该校任一鸿老师拟定的《小学音乐测评方案》是这样的:测评项目两个(仅限一二年级),歌曲演唱50分,个人特长展示50分。测评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是,歌曲的选择以教材中要求的必会曲目为依据,每个单元的每首必会曲目都在测评范围内。学生任意抽取一首进行现场演示,测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技巧和综合印象进行评分。演唱技巧与综合印象的分值比为8︰2。看完这些材料之后,我向该校的教务主任问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些测评方案你审定过吗?你真的知道老师们就是按照预设方案执行的吗?这位主任回答说,说实在的,音体美这些学科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要求,我还真没有研究过,我也没有时间去研究,老师们拟定的测评方案合不合适我不清楚,我也没有去现场查看一下老师们的执行情况,只要相关材料搞齐之后交到我这里就可以了。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向家村小学不是个案,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何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音体美等学科真正地得到有效落实,在开齐开足的前提下,向着开好迈进,笔者有这样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音体美学科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里,音体美教师紧缺的问题,就像上述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一样,不是一朝一日能够解决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恐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如此。因此,想由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进行专职教学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必须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培训力度,让那些非科班出身的兼职教师基本达到能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要求。每学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让受训教师明白分段合班之后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考评方案,并通过课例示范的形式让受训老师掌握其技能。经过连续几年的不间断培训,就能让那些非科班出身的兼职教师基本达到能胜任该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尽可能安排相关联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学科教学,力求让那些专业水平相对好一点、对所兼学科喜欢一点的中青年教师兼任,且尽量做到兼任教师所兼任的科目长时期相对稳定。
二、拟定分段合班教学指导意见
实践证明,分段合班教学已形成共识,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又可让班级学生增多,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更浓。为了避免目前这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况出现,至少在县市级层面应有一个整体性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各学科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内容的确定应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主,兼顾全市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各学科有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比如说,年龄相近的两个年级合班后,不论怎样合班,总会出现对某一个具体内容而言,低年级是新知而高年级是旧知的现象。这样的具体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回避的,应有一个解决它的好办法。
3.各学科有兜底的检测标准。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拟定出各班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即保底的标准。
4.各学科有科学的评价方案。评价是手段,但它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评价方案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对学生个人进行测评;二是如何认定教师个人的教绩;三是怎样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
三、相邻学校的教师实行“流动式走教”。这个做法,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在实施。恩施市三岔镇茅坝片区的三所学校,2018年春季,已有8位音体美老师正在大胆地实践。从调研情况看,效果较好,很受学校师生的欢迎。但这种“流动式走教”方式有这样的四个现实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一是教师往返途中的交通费用问题;二是往返途中的安全问题;三是教绩的考核问题;四是编制问题。
四、充分借助网络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性教学。现在的网络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总体质量也是较好的。对小规模学校而言,无论规模大小,首先都必须配齐配足必须的硬件设施,然后引导老师使用好这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