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科学趣味性课堂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吴日升
[导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科学知识,通过了解科学,来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
        吴日升
        福州市台江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科学知识,通过了解科学,来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之后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学比较重要。但是,小学生难以自主性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动力不强,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应对这种现象,小学科学教师就有必要重视趣味性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产生科学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究构建小学科学趣味性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在教育的发展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地被人们所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开始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小学科学教师要想秉承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进行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更为主动性的学习科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构建小学科学趣味性课堂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朋友们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关注小学科学中所涉及的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挖掘出其中贴近生活的点,有效地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如,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吃什么”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会拿出苹果、鸡蛋、鸡肉等食物,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到笔者所展示的食物,瞬间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到这些食物你们想干什么?”学生纷纷表示想吃东西。笔者接着说:“我们为什么吃东西?平时我们会吃怎样的食物?不吃饭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笔者所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因此能够在笔者所提问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且认真地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则会对学生所说的想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补充,促使学生意识到食物的重要性。接着,笔者便会对学生说:“本节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就是与吃饭有关,请认真听讲奥!”在感观刺激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对知识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因此能够投入到课堂听讲中,认真听笔者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多多关注所教学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在教学时,多多引入生活元素,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二、重视科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中,包含着丰富且多样的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比较有趣。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引入,促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引导下,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取得良好的科学知识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拿出盐、沙子、搅拌棒、水等丰富多样的实验素材,借助这些实验素材进行具体性的实验。在实验前,笔者便会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认为盐和沙子放进水里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会开展实验,并会让学生仔细地记录实验过程,探究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对学生来说,这种实验能够促使他们进行具体性的实践和探讨,避免了笔者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因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并能够充满好奇感,更为积极的进行接下来的实验。再比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让学生边说话边摸自己的喉咙,促使学生感受自己喉咙在说话时产生的震动。此外,还会让学生在鼓面上放置纸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鼓面,感受纸片的变化。根据这两个实验,笔者逐渐地引出有关声音的产生的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逐渐地对本节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够积极的进行听讲,使得笔者的教学变得十分的顺利。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实验,促使学生因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中。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多多关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内容丰富且形式生动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产生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如,在教授“气候与季节”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在备课阶段在互联网上搜集与四季相关的图片、视频,并会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放在课件中。在课堂开始时,笔者首先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自己所搜集的资源,这样图片、视频能够生动的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并能够形象性地展现这四季的变化。学生受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接着,笔者便会对学生说:“同学们,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呢?这四季分别都具备怎样的特点?”学生则能够在笔者问题的引导下,对四季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接着,笔者便会向学生讲解本节的科学知识,学生则能够认真听讲。再比如,在教授“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行驶的画面,促使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具体性的情境中。接着,笔者会根据本节的科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展现视频,根据视频所展现的画面,向学生讲解关于自行车的传动方式和传动装置,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认真听笔者的讲解,并更好地理解笔者所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特别关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的教学,让科学课堂能够更为生动,学生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效果。
        四、增强课堂互动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尽量的让科学课堂更具备互动性的特点,促使学生在互动的影响下,投入到良好的知识学习状态中,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科学水平。
        如,在教授“校园里的小动物”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并将这些动物进行一定的记录。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学习方式能够促使他们与同龄人进行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对此比较感兴趣,能够进行认真的小组互动,总结中多种多样的小动物。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笔者则会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他们所在小组探究的小动物,并会将每个小组中所探究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汇总和补充。这样,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逐渐地了解了更多样的小动物,具备了小动物是多样性的意识。接着,笔者便会将学生带领地教室外,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然中的那些小动物,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明确自然中的那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会鼓励学生多多向笔者提问,说一说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笔者则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解答。这样,学生更好地进行了本节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总之,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重视课堂的互动性,以促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探究科学知识,并更好地听笔者的讲解,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这样,学生便取得了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综上,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由此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为主动性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水平,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太.构建趣味课堂,开展小学科学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7(19).
        [2]黄婷.建构“第二课堂”,开展科学实践活动[J].新课程导学,2017(13).
        [3]李伟,张艳红.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