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标红
蕉岭县特殊教育学校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那么该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趣”为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的第一次作文就是游戏《老鹰捉小鸡》,我们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予学生自信。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我们也要为其叫好,在每个地方奖励一个顶呱呱让学生明白自己哪里写得好,为自己找优点,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3、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每次作文后,我们都会把优秀的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二、“读”为根本。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根本,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多读多背,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每篇课文我们都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感情,读出味儿,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做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同时摘抄四字词语并选择一个四字词语说句子。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3、读写结合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进行运用。如学习《翠鸟》这篇课文第一段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把翠鸟的外形写具体生动。然后出示小鸡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描写翠鸟外形的方法写写小鸡的外形。学生写起来就简单容易多了。
又如在写学校的状元桥前,我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赵州桥》,让学生说一说《赵州桥》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赵州桥的。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状元桥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历史等等,再模仿第二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状元桥的样子,再写写状元桥周围的景色。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状元桥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
三、“练”为关键。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练”是关键,“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周围的景色、饲养的宠物、参与的家务活、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之炊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四、“评”为加深、巩固。
习作讲评不仅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更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加深和巩固,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学期,每次作文批改完后,我都充分利用投影,认真评讲作文,引导学生说说每篇文章哪里写的好,好在哪里,不够理想的地方该如何修正;第二学期,我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评讲每篇作文,事实证明,孩子的评讲比老师评讲得更仔细,更有质量,对于他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兴趣、知方法、乐表达是习作教学的一大目标,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巧设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实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能说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