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近年来,国内各种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住房是支持中国人口基础的重要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建筑高度也逐渐得到提升,建筑安全防护级别也不断得到提高。地基基础作为建筑主体的支撑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筑地基基础的安全风险在中国非常普遍。因此,本文对我国现行建筑地基检测系统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检测管理工作的探索,发现现有建筑地基检测系统的缺陷,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意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字: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管理工作;控制分析
1.前言
随着家庭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重视自己的住房安全。基础检测是检验基础质量的手段。通过检测,可以确定基础的稳定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基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在迅速增加。由于基础在工程上的重要性,对基础施工过程及结果的质量验收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环节。通过专业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切实保障项目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加快重大项目工作进展管理速度。
2.地基基础的形式
2.1天然地基
天然土层地基不一定需要人工处理,可以直接埋入安放在其基础上的天然土层,称为自然土层地基。当基体土壤相对地质环境条件要求较好,承载能力强时,可考虑采用优质自然土作地基。
2.2处理地基
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的地基称为处理地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注浆加固法等。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地基土质来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从而节约施工时间,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2.3复合地基
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地质情况。复合地基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天然地基土与增强体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地基质量,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力。目前,复合地基加固形式主要有振冲碎石桩、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土或灰土挤密桩等。
2.4桩基础
桩基是通过桩桩承台将几个桩的顶部连接起来,共同用力承受一种桩体动静态的荷载,而桩基是被架设在土中并呈竖直或横向倾斜的一个大型基础桩体结构,其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穿越弱的重力压缩混凝土层或是积水,将桩基所承受的动静荷载压力传送一直到较硬、密实或较小的根础基地或支持力层,我们常用的称基础桩基本上的基础桩基称为"基础",通常人也称之为基础桩基本上的基础桩。基桩
3.地基基础的综合性检测方法
3.1静载荷试验
静载荷测试是目前公认的基桩承载能力最直接和可靠的测试方法。它的优点主要包括:第一,承载力精度的可靠性,有助于我们直观地观察试验结果。第二,受力条件与基础实际的受力情况比较接近。第三是静载荷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沉降数据可以为工程的验收提供有效的验证。
静载荷测试的缺陷也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对于某些大型桩基的静载荷测试,使用重物若未处理,将产生更大的载荷,从而使安装过程更加复杂,并容易发生其他类型的问题。同时吊装运输车辆的使用会导致试验成本较高。
3.2低应变检测
因为方便快捷,低应变法被大量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由于只能定性的对桩身完整性分析,对于桩身截面变化较大且变动幅度很大的灌注桩,应采取其他辅助方法对低应变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3.3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方法适用于测量基桩竖向承载和桩体完整度。当采用此法进行垂直抗压承载力测试时,应具备可靠的实验经历和相近地区条件的可靠对比验证数据。由于高应变法的工作现场勘测比较复杂,常产生多种不利影响。为了确保收集到可靠数据,检测员的工作经历和科学水平尤其重要。
3.4成孔检测
灌注桩设计施工时,成型多孔施工质量的各种优劣直接就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砂浆浇注后冷凝成型孔桩的施工质量,成型多孔桩的质量试验测试主要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冷凝灌注桩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对检测所得的孔深、直径、沉渣涂层厚度和成孔垂直性能等进行科学的直观质量检测。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控制。
但同时也容易因此造成防水泥浆施工性能指标不完全符合规范,从而在后期施工中可能出现大量塌孔、扩径、缩直和增大孔底基层沉渣损失厚度的重大缺陷。
3.5钻芯法检测
钻芯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桩体混凝土的强度,桩底沉渣,对桩长和持力层的识别等,其结果是唯一的,为桩基的设计和桩体质量提供了重要参数,也为桩基的满足设计需求提供直接依据。同时还可以验证动测法的不确定性和多解问题,对桩的完整性和判断结果进行,特别是动测法对基桩桩身判定存在断桩、夹泥、离析等提供了更直观准确的验证,是桩基检测重要详查手段。当在桩身混凝土存在空洞、胶结较差、松散、离析等现象时,可利用钻芯孔增强桩基,对高压灌浆进行补强、加固处理,使桩的完整度、混凝土强度提高。
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较高的成本要求,试验结果的获取时间相对较慢,在实际工程检测中没有被普遍采用。
4.建议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地基基础检测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并对其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卓越的人力资源素质是控制检测质量的第一要素,企业管理部门要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训,严格限制入职门槛,定期进行在职绩效考试和学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日常的检测中,质量监督小组应当开展基础检查工作,改进和量化管理中的责任制,注重质量安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针对检测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工作效率。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工作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检测人员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经济的新规律,建立更科学的方法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焦兆浩, 王小峰. 建筑地基基础桩基检测的探讨[J]. 消费导刊, 2020, 000(006):36.
[2]谭江. 分析工民建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监测新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8(11):21-22.
[3]晓明 丁.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检测新技术[J]. 建筑技术研究, 2020, 3(5).
[4]熊英俊. 分析建筑地基基础桩基检测[J]. 中国房地产业, 2020, 000(010):135.
[5]丁晓明.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J]. Building Development, 2020, 4(4):10.
[6]陈利华, 梁云达.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3(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