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杰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城市排水管网肩负着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职责,直接影响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城市给排水在不断地进行升级和改造,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正是市政给排水工程发展提出的创新之一。在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有利于优化城市给排水系统效能优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排水;设计
0.引言
城市功能多元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城市空间资源的极度匮乏,城市换乘站建设空间有限,导致城市功能超负荷运行。海绵城市理念是解决城市功能过度开发的有效途径。给水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海绵城市的概念
通过对城市相关设施进行科学的改造,可以像海绵一样有效地吸收雨水资源,从而减少城市对水的需求,进一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使得这座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抵抗暴风雨、旱灾等自然灾害,而且抵抗力很强。把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具有海绵效应的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是目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于“海绵效应”理论,实现有效的人工干预转移,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给排水系统压力。在城市绿化、灌溉、环卫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体现环保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城市地下水供给能力。这是建立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主要优势和原则
加强雨水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有以下优点。海绵城市的概念能够提高城市雨水利用效率;综合利用雨水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这一项目将有助于改善城市供水排水基础设施,并通过建造海绵和地下管网,有效减少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既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又能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化面积,同时还能起到景观效果。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坚持自然环境的原则,以城市防洪和防涝为主,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重经济上的适用性。具体地说,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原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态保护原则;二是要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是要遵循防洪、防涝的原则;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周边环境、区域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以及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以有效地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系统还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因为它的建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每座城市都有其建筑和道路规划,所以,具体的规划设计还需要与城市实际相结合。
3.城镇道路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应用的优势分析
3.1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可利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大,城市用水负担增加。为了提高城市污水、废水及其它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必要在城市建设中引入新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时,采用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即根据城市的不同建筑面积和人口分布设置不同的排水管道,增加了对废水和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了自然沉淀物的储存能力,水被更充分地利用了。
3.2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尤其对于恢复城市生态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空气湿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运用海绵效应理论,可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绿化的发展,起到净化、美化城市的作用。所以,将海绵城市纳入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受到了很多城市的青睐。
3.3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城镇建设对地形、气候等环境要求高,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大。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修建高楼大厦,进行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给水排水系统需要覆盖整个城市,需要很大的空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海绵城市”的概念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连接城市绿地、人工湖等与市政给排水系统,形成完整的循环链,收集、净化、再利用雨水,使排水系统与其它应用设施相结合,节约系统空间,促进城市发展创新,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4.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对策
4.1绿化带的设计
设计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时,应注意具体的雨水收集、净化、蓄积、排泄等要点。其中之一是把绿化带设在路面下15-20厘米的地方。排水口应设置在栽植的土壤和道路之间,且分布均匀,能有效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为保证收集的雨水是高度清洁的,应当在种植土的中间放置过滤层。采用分层过滤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地下雨污分流。明渠内设置明渠,沉淀、净化雨水,明渠两侧设置相应的沟渠,可有效地调节水量分配,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水情。建筑结构再设计绿地的排水系统
4.2设置衔接带
路面与绿化带间可设置连接带,当落差较大时可采用。排水缓冲连接带的设置取决于其功能类型。降雨量大的地区是排水的薄弱环节,接通区域的设置能够缓冲雨水瞬间过多的径流对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在绿化带、绿地、居住区和道路交通集聚区中采用先进的雨水渗透技术,提高雨水渗透效率,形成雨水渗透集聚区。设立储水和净水连接带;尤其是在缺水或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设立储水和净水连接带,以保证给排水平衡和水质安全。
4.3道路主体的设计
为使雨水能渗入地下并补充地下水资源,在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中,应采用新型渗透性混凝土材料来铺设路面。与此同时,要保证在路面和绿化带之间有一定的坡度,这样当雨水太满时可以沿坡度排入绿化带,避免雨水积聚在路面上,影响人们的出行。与此同时,它也能调节路面温度和湿度。路面铺装时,应采用渗透率较高的沥青混凝土,并在路基上铺装防渗材料,以防雨水对路基造成破坏。排水系统可设置在人行道的某一个角落,以便有效排出雨水。
4.4生态环境灌溉设计
结合植物的有效分布,采用生态环境灌溉设计,实现高低雨有效集雨,既能满足植被的灌溉需要,又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采用净水系统和自动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利用局部生态效应能有效地改善城市市政工程总排放量,并能进一步调节城市局部生态系统,从根本上缓解热岛效应。
5.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给排水系统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采用海绵城市概念,不仅可以改善目前水资源利用率低、给排水结构不完善的现状,还可以提高城市自身的渗透性和蓄水性,从而用于城市生态建设充分利用了空间。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现状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把排水系统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科学、完整地把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城市给排水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周杉.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5)117-118.
[2]刘丹.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8(8):181-182.
[3] 沈倩.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9(23):152.
[4] 武朝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239-240.
[5] 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