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要求,就需要采用高质量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而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对于建筑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高支模施工技术即利用具有较高高度的模板,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方式来为建筑施工提供支撑体系。通常情况下以搭设高度在8m以上及跨度在18m以上的支撑称为高支模。由于高支模搭设的高度较高,因此存在较高的危险,施工难度也较大,对于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对于支模的承载能力和搭设的跨度具有严格的要求,具体需要在高支模支架周围设置简单的水平支撑和剪刀支撑,以此来保证支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高支模施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能力比较强,将此项施工工艺运用到土建工程施工之中,能够保证建筑物得到更好支撑,降低土建工程施工难度,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减少施工作业材料损耗,高支模施工工艺的合理应用,能够减少施工作业材料的浪费,节省大量的施工资金,在保证土建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应用高支模施工工艺,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强度,保证建筑结构得到良好优化,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高支模技术要点分析
1.剪刀撑设置。依据相关规定与施工要求,需进行水平、竖向剪刀撑的合理设置,以此实现对支撑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确保支撑架的强度达到标准要求,提升脚手架的承载能力。通过剪刀撑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支架承载能力提升26%~40%[1]。另外,支架的承载能力也会随着剪刀撑设置数量的增大而随之增大,例如剪刀撑设置的斜框格与整体框格之间进行比对,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5%,那么支架的整体承载能力可以提升超过30%,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15%,那么支架的支撑能力会提升至原有的1.5倍。
2.外连装置。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刚性连接方式的应用,在周围结构与支撑架之间直角扣件连接过程中,需采用钢管套箍,以此实现对支架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与此同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将双杆箍柱式拉杆设置在支架的框架柱位置,进而提升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降低施工期间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3.水平杆设置。针对扫地杆的设置,需按照横杆上、纵杆下的原则进行合理设置,其在立杆位置需控制在距离地面20cm处。针对水平拉杆的设置,需在立杆顶端位置与扫地杆之间均匀布置,考虑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合理分配步距,保持一步距内设置一道纵横方向水平拉杆。
4.高支模工程的检查与验收。首先就是要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检查以及清理工作,保证现场的整洁。在所有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工作完成且按照要求完成养护工作之后才能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在质量验收工作中需要坚持高质量的标准,而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编写的专业施工方案由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做好施工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经过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的开展。最后还要进行最终的竣工验收,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针对其中不合格的内容技术进行重改。
三.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1.施工前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之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彻底检查之前施工环节的质量,而且对后续各个施工工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重点就是掌握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施工方案的制定,保证此施工方案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并且具有可行性,而且此施工方案中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高度和尺寸等数值进行明确,便于后期施工处理。此外在此准备阶段还需要对梁板的相关规格信息等数据进行详细的注释,保证高支模工程施工的明确和完整,便于开展后续施工。针对所采购的施工材料还需要做好施工检查和管理,保证所采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都符合质量安全管理等要求。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浇筑之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中的混凝土配合比来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并且结合现场施工环境中的温湿度以及所用材料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来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必要时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试验和质量检测。在严格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并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之后,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运输至现场并且浇筑完毕。在使用汽车泵向楼面进行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分段和分层浇筑的连续浇筑方式,而且结合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来对浇筑高度进行明确,如果在上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中断,则需要对中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浇筑作业中还需要做好振捣工作,保证全面和均匀振捣,并且做好浇筑和振捣作业中保护工作,避免出现孔洞位移、变形等问题,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述意外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3.高支模施工的安装
在首先确定梁线的位置之后进行轴线的确定以及水平控制线的确定,在上述基础上确定整个高支模整体框架的核心线。使用钢管在两地铺设的方式进行高支模模板的搭设,并且进行模板和侧面模板的逐一安装,在钢管托板上进行龙骨架的架设。在楼板浇筑完成并且满足一定强度要求之后才能开展小脚结构上层模板的安装以及支架的架设。模板安装完成之后要确保接缝位置经过良好的处理并且不能出现漏浆的问题,在浇筑之前还要清理以及打湿模板并且进行隔离剂的涂刷。在高支模施工安装作业中,需要做好钢筋、水和电等不同安装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符合模要求时才能开展合模作业,而且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对墙板的垂直度进行浇筑,做好专人的在旁监督检查,及时处理浇筑作业中的问题。此外,还要做好高支模施工安装中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教育,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施工质量和速度的提升。
4.拆除钢架
在钢架拆除施工时,需要先对脚手架上的冗余物品进行清理,明确具体的钢架拆除工序,在针对非承重板和承重板拆除时需要控制好施工力度,避免对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毁。对于部分跨度较大的钢管,拆除时需要提前找到其中心点再进行拆除。拆除的钢架要做到轻拿轻放,避免钢架受损。具体拆除作业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由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鉴定,以此来推算出具体的拆除时间,并制定拆除方案。对于钢架上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时不宜进行强拆。钢架拆除时需要在施工地点设置警示牌,或是利用围栏围起来,拆除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拆除下来的钢管要规整堆放,并对钢管质量进行核查,对于无法再次使用的钢管则要进行回收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相关单位必须明确高支模技术施工技术在应用中的重点要点,并结合相关施工情况来排查优化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改善优化,充分保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价值和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08):150-151
[2]陈胜宾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7(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