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抚顺市顺城区委党校 113006
摘要:公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单位形象,反映单位工作的严细实程度,关系工作效能的发挥。公文写作人员对待公文和各类文字材料,都要严细认真、字斟句酌,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以文辅政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公文;写作方法;研究
1公文的特点
从公文写作的角度,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把握公文的特点。一是具有法定权威性。公文主要体现本级机关领导和管理层意图,具有法定性、权威性。二是具有特定读者和作者。公文以领导人所在机关名义发布,代表领导人的职权。读者对象明确特定,要对公文部署要求进行贯彻落实。三是具有明确主旨要求。公文要开门见山,要求明确具体、准确无误。四是具有客观真实性。选用的材料要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五是具有明确规范程式。这包括行文规则、语言体系、逻辑关系等。六是具有庄重严肃格调。公文的语言精准简洁、平实有力。七是具有明确规定时限。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必须按规定时限完成公文写作。
2公文写作面临的革新变化
2.1人群的变化。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表明社会法治进程在不断的变化,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标准,程序以及规范化,公文的写作不仅仅是局限在事业单位办公室中,还可以延伸要每个职工,所以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了职工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写作人群的庞大也存在影响,普通职工写作公文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专业的文书写作人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外,随着公文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员的核稿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文书审核过程中,能否准确的指出内容以及格式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这些方面都给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环境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普及、审美的提高已经是必然的。虽然,在现实中,会存在审丑的情况,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需要摈弃这些落后的观念。之前,部分人会盲目的追求西方各种东西,但是,人们现在已经在回归传统,将中华优秀传统当做是精神食粮,这主要是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在相关人员对公文的拟制中,不得不去关注这些问题,要求公文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安全保密等原则。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做好对公文的审美能力,争取将公文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3公文写作方法与研究
3.1重视特定文种基本写作方法的学习与实践。结合公文写作实践来看,国家法定文种有多种,加之政府机关、各类企业的内部文种,公文文本的类型有数十种之多,每种文种有特定的写作方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也就是行业内俗称的“写作套路”。要完成所有公文文种的学习,并以此为标准进行考核,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岗位或职务,明确其常用的公文类型,要求岗位竞聘人员具备相应的公文写作能力,是一种更为可行的方法。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根据自身正从事的领域或准备竞选的岗位,学习特定文种的基本方法,重视基本方法的运用策略,能够更加精准地实现任职能力的提升,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此外,公文写作主要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更是一项实践性的职业技能。因此,提高公文的写作水平,只依靠单纯的写作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研究公文写作的规律以及思路,以自身的认知水平作为基础,从而探索出写好公文文稿的正确途径,尤其是在拟题标题中,结构等要合理的布局,注意细节问题,从而仔细琢磨改正,以达到好的结果。
3.2在问题领悟中提升写作能力。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读有所得,必是悟有所获。”提升写作能力,要增强工作中的领悟力,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明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化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在干中思、思中写,实现工作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如果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写作技能达到一定高度,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写出别人写不出的内容。这种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和驾驭能力,就是悟性。国有企业政工人员需要深入领悟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对问题的深刻领悟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3.3努力摆脱自我的“拘牵”。公文写作中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典型表现是,酝酿半晌却写不出心中所思,抑或词句绕来绕去,纸上所得并非心中所想。比如:在看到一个稿子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会找起草人问,待其解释后,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将原因笼而统之地归结为表达功力不够,这固然没错,但其中还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我们有时把公文写作这件事看得过重了。看得过重,就容易牵绊过多,牵绊过多,则容易用力过猛,而用力过猛,却常会适得其反。在我们的观念里,说话带有生活感,是平常而轻松的,而写作带有仪式感,是高级而复杂的,这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距离,有句古语叫做“敬惜字纸”,说的是对知识的敬畏,也暗含这层意思。其实,写公文本质上还是说话,只不过是在纸上说话而已。若把写作和说话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做不到平常心视之,就容易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有点复杂的问题高度复杂化。因此,摆脱这种牵绊,应时常强化一种意识:写公文就是在纸上的对话。黄宗羲曾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抛开具体语境,这句话对当今公文写作同样具有点醒作用。
3.4对象化思维的充分运用。在文书实际写作中,第一时间接到任务以后,就会觉得百感交集或者是毫无头绪,紧迫感和压力感油然而生,想抓住某个点,但是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因此,对象化思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思维聚拢起来,从而使表达方式更加明确。从某个角度来讲,对象化思维并不深奥,其中往往蕴含的是朴素的道理,只要能够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点。如果不去认真的思考,就很难产生共鸣,所以说,只有站在受众的立场或者是站在领导的立场考虑全局,才能将文书写的入情入理。可以看出,在文书写作中,需要重视对象化思维的运用。
结语
综上,公文写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公文写作人员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按照能办事、办成事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站在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起草文稿,不断提升以文辅政的能力水平,为企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岳海翔.新编公文写作技巧与实用范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6):89.
[2]曾芳芳.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J].职业教育,2019(12Z):55-58.
[3]罗丽娅.公安文书写作能力训练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9.
[4]房丽.公安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9,471(08):53-55.
[5]钟彩顺.基于在线自动反馈的自主写作修改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38(04):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