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地下水监测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时期在深入研究水资源问题,有助于促使社会大众深入认识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本文探究了地下水资源的特性,并针对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引言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好等特点,是这些缺水地区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然而,如果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不当,出现无序开采和过度开采情况,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河道断流等,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湖泊湿地萎缩以及土地石漠化加剧等地质、生态环境灾害,不仅会危及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1地下水资源特性探究
1.1再生性
地下水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再生特性,主要体现在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上,在地下水资源被利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在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下被重复利用的目的,从而能够在使用之后还能够返回到原有的地下水资源当中。而另一方面还能够体现出地下水资源的不可再生特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对水资源过度需求,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生产过程无法满足现实中生活、生产需求的情况,形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引起相应的供需矛盾,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不可再生的结果。
1.2统一性
所谓的统一性是从地下水和地表水两个角度共同判定的,在自然界循环系统中地下水与地表水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水系统,从而具有一定的统一特性。通常情况下,地下水资源位于地下较深的部位,与地表之间还夹带着一定的隔水层,如果地表出现较大降水的情况时就会使得相应的地下水水位也有一定的增长,降低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之间的距离。当地表出现降水较少或者干旱情况时,就需要对地下水进行相应的吸取,从而维持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形成的水系统的平衡。
1.3变动性
由于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所以地下水资源就具备着一定的变动特性,这种特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影响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也不断增强,再加上各方面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地下水资源的补偿过程也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地下水资源储量不断降低,在对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如果依然沿用以往的方式就会出现一定的错误。
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涉及资源、水利、环境、城建等多部门,各部门之间管理权责、界限不清,职能交叉,缺乏相互协调、配合有力的运行管理机制,使得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到位。
(1)技术管理不到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缺乏专业的地下水业务技术单位,缺乏地下水监测、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队伍,地下水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2)监督执法不到位。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面广、任务重,由于受机构编制等制约,各地水政监察执法单位人员不足,装备差,执法能力偏弱,地下水管理执法能力不足问题较为普遍。
(3)调查评价滞后。目前部分省市所用的地下水调查评价成果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由地矿部门完成的1∶200000水文地质图,这些资料年代太久、尺度小,使用价值有限。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局部地区组织完成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评价,但至今尚无覆盖全国、大尺度的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导致地下水资源家底不清。
3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3.1健全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1)强化协调机制。应明晰资源、水利、环境、城建等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调配合、工作执行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和运作高效的工作模式,加快理顺和完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体制机制。
(2)完善管理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各省、市、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的目标与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矿泉水、地热水、地温利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与相关制度。
(3)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的考核机制。要坚持地下水与地表水并重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管理,应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3.2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制度执行
(1)严格取水审批。进一步规范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审批,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严格实行地热水和矿泉水开发的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在地下水超采区应严格限制新增地下水开采井,在地下水禁采区要限期封闭已建成的地下水井。
(2)完善取水登记。对各类取水井建档立卡,严格地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因历史原因无取水许可手续或手续不全的各类取水井,要进行清查整顿,完善各类手续证照,对不具备取水条件的,采取封停措施。
(3)加强取水监控。严格安装取水计量设备,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地下水的有效利用与保护的作用。
3.3加强监测体系,提高监控能力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基础。
(1)科学布设监测站网。全面监测地下水水量、水位和水质情况。
(2)完善管理决策系统。实现地下水动态采集和监控管理,提高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预警管理和超采区治理能力。同时还可为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实施的评估、目标管理和考核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3)建立预警预报体系。根据各行政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水源类型、地下水资源量等,设立地下水位和水质预警线,达到或超过预警线时,及时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防止出现新的超采区和水质污染。
(4)共享地下水数据库。地下水监测工作目前由水利和自然资源部门共同承担,为保障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实现信息互补与共享,应建设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对地下水监测、取水监测、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保障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城建等部门对地下水基础信息的共享,使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有据可依。
3.4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合理开发
(1)加强调查评价。应开展较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全面掌握地下水资源的量、质和分布特征、补给条件、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等情况,摸清家底,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依据。
(2)科学规划调度。建立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利用制度,按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科学管理和调度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3)加强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地下水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专题研究,特别是对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的开采、地下水补给通道、补给量、补给周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依据。
4结束语
总之,科学管理好水资源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地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国强.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与防控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19(06)
[2]王丹一.浅谈地下水资源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J].城市地理,2016(4X)
[3] 何蓓琦.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助力脱贫[J].世界环境,2019(11)
[4] 韩炜.探析地下水资源的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J].居舍,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