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纪录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高琰鑫
[导读] 《英雄之城》是新华社出品的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的全景纪录片,该片由60多位新华社记者勇闯“红区”“疫”线拍摄,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为时间线,以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中无数英雄为全国抗疫的胜利做出的顽强奋斗、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身份证号:42030219900923XXXX
        《英雄之城》是新华社出品的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的全景纪录片,该片由60多位新华社记者勇闯“红区”“疫”线拍摄,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为时间线,以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中无数英雄为全国抗疫的胜利做出的顽强奋斗、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3月26日,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一经推出,当晚新浪微博话题“武汉战疫全景纪录片”登上热搜并置顶,阅读量约8890万次,讨论量约5.9万条。爆款纪录片离不开精湛的创作手法和科学的传播策略,本文试从创作手法和传播策略两个维度,一爆款抗疫题材纪录片《英雄之城》为例,探析纪录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创作手法和传播策略。
        一、纪录片讲好抗疫故事的创作手法
        (一)板块式的叙事结构与以时间线为叙事线索相结合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就是根据纪录片主题的需要, 将拍摄素材内容组合成一个具有构思意义的序列, 从而激发其特定而具体的情感, 使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达到一种精神的共鸣,对于素材庞杂、主题宏大的纪录片来说采用板块式的叙事结构能有效的结构全片。面对庞大、海量、繁杂的素材,纪录片根据关武汉战疫的关键节点、关键事件,采用板块式叙事结构,将纪录片分为“离汉暂停”、“抢救生命”、“关键之举”、“全民英雄”、“世间大爱”和“冬去春归”这6个板块,将海量素材串联起来,全景式的展现了武汉抗疫的全貌。
        纪录片的叙事线索是指纪录片在叙述故事过程中可以贯穿纪录片始终的脉络,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可以串联起整个纪录片,使纪录片内容更加完整,叙事线索可以是时间、空间、音乐、故事发生的内在逻辑等。纪录片《英雄之城》以关闭离汉通道到开启离汉通道为时间线索,串联起了6个叙事板块,在每一个章节开始的段落,几乎都以武汉标志性城市空镜头为画面,以新闻联播的同期声为旁白,以字幕的形式标出时间线索和板块内容,如第一章“离汉暂停”发生在“2020年1月23日,关闭离汉通道第一天”,第二章“抢救生命”发生在2020年1月26日,关闭离汉通道第4天,到第六章“冬去春归”发生在2020年3月6日关闭离汉通道第44天,影片的最后,出现“4月8日起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至此收尾呼应,纪录片完整讲述了从1月23日到3月24日,两个月的时间里,呈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结合,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武汉战疫全景纪录片。
        (二)以个体视角展现宏大叙事
        宏大题材都需要从个体故事入手,如果只是从整体上去叙述,显得生硬而宽泛,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承载宏大主题,才能使宏大主题抵达人心。《英雄之城》在每一个篇章中都选取典型的人物为切入点,表现篇章主题,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人物,展示了武汉抗疫英雄的群像。拉响警报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自身患有渐冻症仍冲在防疫第一线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救病人使出浑身解数的国家新冠肺炎危重症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钟鸣,离开孩子奋战在一线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队员杨萍,支援火神山医院照明的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职工陈世雄,让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毛青,在朋友圈发出收治疑似轻症病例呼吁的张笑春,临床诊断病例,收治,数万轻症患者的难题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见不了护士姑娘干重活的方舱医院民警张敬畏,学武汉方言的护士梁艺华,把画送到医院的广东漫画家林帝浣,青和居社区社区网格员李文丽,做志愿者的民航飞行员翟晨飞等,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战疫的27个重要人物和故事,涉及医护人员、行业专家、建设工人、警察、志愿者、患者等被全景记录,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人物构成了武汉抗疫的英雄图谱,抗疫的宏大主题显得真实感人。
        (三)软性解说词抚慰人心
        纪录片的解说词是对画面进行信息的补充说明,传递出画面无法表达的文化内涵,深化纪录片主题。纪录片《英雄之城》采用了女性解说,没有播音腔、纪录片腔,而是像诉说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带领观众回顾了武汉抗疫那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日子,开片的解说致敬了魔幻现实主义名作《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句式:“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一定会想起2020年初,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那个遥远的日子。”一句话,将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融为一体,也揭示了纪录片创作的站位——为未来而记录,也是为历史留影。接下来的解说更是为全片奠定了基调:“随着关闭而开启的,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剧情,而是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抗疫这样的沉重的主题采用这样的软性的解说,无论是从声音表达还是解说词内容都使得整部纪录片富有温情,饱含深情,更能打动人心,抚慰人心。
        (四)诗意镜头与纪实镜头相结合
        纪录片作为视听艺术,最基础的语言就是镜头语言,镜头语言直观感性的表达着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纪录片内在的文化内涵。

《英雄之城》的镜头运用的独到之处在于,从镜头中可以看到影片最大的主角——武汉,《英雄之城》的一开头,就是是一段48秒的航拍长景镜头——日出之时,从江汉关大钟的特写缓缓拉出,展现无人的武汉江城全景,揭示出时间的分量、魔幻现实的主题。镜头中多次出现武汉城市的空镜头,多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等地标性建筑大全景,一方面弥补素材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英雄之城的主题,武汉用自我的牺牲,把疫情防控控制在第一线,空荡的街道,顶拍镜头显得悲怆,并结合《新闻联播》同期声,更显疫情爆发下,武汉牵动全国人的心弦,同时,大量空镜头、航拍大景别镜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上帝视角、全知视角,在每一个板块开篇,大航拍全景镜头加上新闻联播同期声,为每一个板块点名了主题。此外,由于素材取材于众多的普通拍摄者,拍摄设备和技术有限,纪实镜头在片中广泛应用,而正是因为一个个普通志愿者、医生、患者自身拍摄的纪实镜头,更显真实感人,也突出影片的主题,武汉遍地是英雄。诗意镜头与纪实镜头相结合,很好的表达了影片主题,增强了纪录片宏大叙事感和真实感人感。
        (五)数字化技术增强表现力
        第一,字幕数字化。字幕在纪录片中是对声音信息的明确,因为有些同期声,解说词,有了字幕表达会更精准,字幕也是对信息的一种补充说明,字幕的呈现方式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下,有了更多的表达,在纪录片《英雄之城》里,在武汉火车站出现“以武汉为圆心”大字幕,武汉长江大桥上“在高铁时代以4小时走一千公里为半径”的长条字幕,在城市居民楼上空出现“疫情覆盖面可达全国10亿人口以及90%的经济总量”的大字幕,数字化的字幕技术,形象直观的强调了武汉发生疫情的影响严重性。
        第二,形象数字化还原。由于没有拍摄到原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是以数字化形象出现的,要求在湖北省内增加“临床诊断病例”分类,即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得疑似病例,并用红线标出,这样弥补了画面的空白,把抽象的文件具象化,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随后,画面中出现了“雨滴”的形象,结合顶拍的城市画面,一滴雨,变成千千万万的雨滴下落,形象的说明了这个政策对于人民来说像是及时雨,张笑春一个人力量幻化成了一场甘霖滋润了武汉大地。
        二、纪录片讲好抗疫故事的传播策略
        (一)搭建多渠道传播平台
        传播渠道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实现,在全媒体的媒介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要搭建多渠道的传播平台,形成传统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短视频客户端、各大门户网站为一体的传播矩阵,全面推进纪录片传播。《英雄之城》在多家电视台和头部网络媒体同时推送,东方卫视、黑龙江卫视、河北卫视等40多家电视台相继播出,同时在腾讯、优酷、B站、微信公号、微博、百度、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头部网络媒体上播出。形成多渠道多平台全方位的传播矩阵,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渠道使《英雄之城》取得了突出的传播效果。
        (二)适应多终端的传播特色
        每一种传播媒介都各有特点,用户需求也有多不同,纪录片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屏之间的差异,进行差异化的内容改良,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根据不同接收终端的传播特色和用户需求,新华社尽可能考虑到各种用户、终端的需求,提前与各家电视台用户、头部网络媒体沟通推送方式和宣传物料,为传统电视台用户、小米等互联网电视以及腾讯、优酷、B站等互联网电视终端提供45分钟高清长视频;为广大PC端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号、微博等新媒体用户提供带有图文和视频混排的融媒体产品;为满足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众多移动端媒体对短视频的需求,将45分钟切成16段短视频提供给用户。《英雄之城》这样注重多终端传播特色的传播策略,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把握传播节奏
        纪录片的传播还需要注重传播节奏,在传播前期要提前预热,在传播高峰要抓住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传播力度最终达到最佳传播效果。3月25日,新华社音视频部还精心编辑了预告片进行预热,引发广泛关注。26日一早,我们全平台推出45分钟正片,当天下午又推出短视频。29日,推出《英雄之城》英文版向海外传播。26日,纪录片被全网置顶推送超过7小时。当晚,新浪微博话题“武汉战疫全景纪录片”登上热搜并置顶,阅读量约8890万次,讨论量约5.9万条。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和“在看”双双超过10万。今日头条、腾讯两个头部网站插件推送就超过13亿人次。小米、极光云视听(腾讯)、酷喵(优酷)、B站等互联网电视端口在重点位置推介。此外,中小学《德育课堂》栏目还将纪录片作为特辑推送给全国19省市4000万中小学生收看。传播效果已经超出预期。
        四、结语
        据新华社音视频部统计,截至3月29日12时,纪录片《英雄之城》被2567家媒体采用,全网总点击量超过5.15亿次,总评论量20万条,总点赞数750万次。4月7日,纪录片《英雄之城》全网总点击量超过6.7亿次,总评论量30万条,总点赞数超过千万次。《英雄之城》成为爆款抗疫题材纪录片源自于其精湛创作手法和科学的传播策略,为后疫情时代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个人简介:
        高琰鑫,1990年9月,女,汉,湖北省十堰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