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信县自然资源局,2崇信县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平凉 744200
摘要:通过花椒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与崇信县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崇信县花椒栽培现状的对比,分析崇信县种植花椒的气候适应性,根据花椒的生长发育习性及崇信县的气候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当地自然资源对发展花椒产业的有利条件,为崇信县高质量发展花椒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崇信县;花椒;气候条件;适应性
崇信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境内生态良好,有3200年树龄的华夏古槐王就生长在这片灵秀之地。这里每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均温度、降水量、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具有生产优质花椒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崇信县种植的花椒主要以退耕还林为主,现有面积共0.67万亩,多为农民自发种植,主栽品种为大红袍、枸椒等,大红袍也叫狮子头、大红椒、疙瘩椒、秦椒等,是我国分布范围较广、栽培面积最大的花椒优良品种,现在甘肃陇南武都区等地栽培集中并已形成规模[1]。
1 资料与方法
以崇信县6个乡镇1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近10年气候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包括年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有效积温(≥10℃积温)、无霜期等气候因子,统计各气侯因子的平均值。气象资料来源于崇信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收集整理崇信县各乡镇的经纬度、海拨高底等资料,对花椒种植气候适点性进行分析,得出崇信县种植花椒适宜性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早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多吹风沙尘天气,降水变化率大,春旱时有发生:夏季光照强、气温高、降水集中,雨热同季[2]。因降水不均,常有伏旱发生,前秋多阴雨,晚秋降水少,降温快;冬季空气干燥,雨雪稀少,多晴朗天气。
2.1 温度条件
崇信县海拔高度为1085~1728米,年平均气温10.7℃,7、8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近10年1月平均气温-3.4℃~-4.9℃,年极端气温最高为37.8℃,最低为-22.4℃,由川区到塬区温度逐渐递减,≥10℃积温为3600℃~3700℃,无霜期190天左右,满足花椒开花、春化以及休服的温度条件[3]。
2.2 降水条件
崇信县年平均降水量300mm~800mm,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可占年雨量的60%,平均相对湿度64%,近十年来,7月、8月、9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06.5mm、83.9mm和89.5mm,降水条件满足适宜种植花椒的条件,对花椒开花、生长较为有利。
2.3 日照条件
崇信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063.9小时,最多日照时数达2609.2小时,最少日照时数为1941.5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453.3mm,光照资源丰富,成为崇信县栽培花椒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另一大气候优势。
3 讨论
1.崇信县年平均温度10.6℃~11.1℃,年平均降水量420mm~530mm,冬季有足够的积温满足花椒休眠,有效积温也能使花椒很好开花结果、果皮成熟着色,生长季节降水量充足,海拔适宜,满足花椒生长发育的地理、气候指标。
2.近年来,崇信县晚霜冬时有发生,加之冬季寒冷、干燥,花椒园易受冻害危害,出现抽条、霜冻等,成为影响发展花椒产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冬季防冻和春季预防晚霜冻是崇信县花椒管理中的关键。
4 结论
目前全国花椒生产的地方虽多,但普遍存在着优良品种少,管理水平低下,品质差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崇信县选择发展花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4]。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将花椒产业发展上升到全县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必定能把花椒产业做大。“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优质花椒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每年可为社会提供花椒(干重)1400吨,平均每年每亩花椒可为农民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供、销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同时,森林面积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丽,张燕,孙畅,蒲静.甘肃武都花椒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26-132.
[2]唐正霞.甘肃省崇信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
[3]孙玉莲,边学军,韦伯龙,刘洪,张锦泉.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产量动态气候模型[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02):846-851.
[4]董小强,王玉明.花椒习性与栽培技术[J].科技视界,2019(0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