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封“市民考察团”实践与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张微岩
[导读] 摘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已进入新常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市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平意识日益增强。
        (开封市委党校 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已进入新常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市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平意识日益增强。开封市民考察团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为继续保持开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提供良好舆论支持。
        关键词:市民考察团 实践与探索
        一、新时代探索“市民考察团”的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习总书记同时强调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已进入新常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市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平意识日益增强,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的考验前所未有。近年来,开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不仅要围绕开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生动实践,展现开封全新的发展形象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舆论推动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文化支撑作用,加强对内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氛围,让开封各界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为继续保持开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提供良好舆论支持?针对开封市开展的“两改一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亮点、热点、难点,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会同开封市“两改一建”指挥部办公室和全市各新闻媒体,策划推出市民参与的“看改造说变化”系列活动。通过媒体报名参与的热心市民分批有序地深入各个施工工地,了解建设情况、考察项目进展,达成了“两改一建”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良好共识,在推动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市民考察团”活动日渐规范化、常态化、有序化。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逐步将该活动纳入全市宣传工作之中,配合开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的需要,建立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探索工作方法,形成了“市民看变化、干部谈政策、专家讲   理论、促进工作、凝聚民心”的宣传工作新方式。
        二、开封市民考察团实践探索形成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1、工作形式
        组织市民(包括专家、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界人士等)就党委、政府某项工作进行现场考察。市民看变化,干部谈政策,专家讲理论,通过媒体将考察结果告诉全市人民。
        2、工作目的
        打造一个理论传播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党的政策、政府的决策具象化,找到了理论的实际落点,打通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路径,实现理论贯彻效果最大化。培养一支宣传队伍。考察队员受教育,每一位考察队员都是一个宣传话筒,把党委、政府工作成绩告诉市民,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推进一次部门工作。通过市民看变化、说感想、提建议达到监督工作,改进服务,推动发展高质量的目
        3、工作标准
        考察内容谋划精准,理论宣讲阐释清楚,相关政策讲解到位,群众受教育,理论得传播,工作受促进。
        4、选题
        (1)政治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讴歌人民,服务人民,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2)选题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阶段工作安排,紧盯部门、行业重大举措,关注区域社会重大亮点、热点、难点,充分考虑部门及市民需求。
        (3)选题确定。全年选题有规划、阶段选题有方案、临时选题突出针对性。基本流程是提出选题、审核选题、确定选题。基本要求是主题要聚焦、切入口要小、反映面要大。
        5、成员
        “市民考察团”的市民,是指具有一定代表性、具有一定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社会各界人士。其基本组成是社区群众、村委居民、部门干部、理论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通过海选、邀请两种方式招募。
        基本要求:身体健康,年龄在65岁以下,热爱开封,关心发展,男女不限。
        (1)招募成员。海选市民报名时需要说明年龄、身体状况,承诺遵守“市民考察团”考察纪律要求,维护考察团形象,文明考察。发言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2)部门干部。每期“市民考察团”考察主题涉及部门、县区、乡镇(办事处)单位干部,即为“市民考察团”部门干部。部门干部参与市民考察团的组织工作,负责现场政策解读、各考察点的介绍和资料准备工作。
        (3)理论专家。“市民考察团”专家群由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市委党校、焦裕禄干部学院、县区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市直、县区、乡镇(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的社科专家组成。每期视情况分别邀请1-2名参加。理论专家要根据每期选题的不同,做好理论准备,负责考察中理论解读和阐释工作。
        (4)代表委员。代表委员由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及政协组织,每期视情况邀请。
        (5)企业代表。企业代表由市、县工商联负责组织,每期视情况邀请。
        6、考察地点
        考察点要紧贴选题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每次考察一般以3个考察点为宜。
        7、宣传报道
        时间。一般市民考察团考察前2天发布招募公告、消息;考察结束当日发布考察消息;结束次日刊发考察通讯报道,深度解读。
        媒体。

《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开封网及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掌上开封客户端、开封网微信、掌上开封微信及开封日报微微博、汴梁晚报微信微博;开封电视台、开封人民广播电台、开封视听网及开封广播电视台、县区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各被考察县区、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要参与报道。
        8、组织保障
        主办。市民考察团由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主办,各县区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委局协办。市级考察具体工作由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广播电视台承办。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
        经费。每年年底由市委宣传部划转一定数量资金,拨付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广播电视台作为年度活动经费。并拿出专项资金对各县区、乡镇(办事处)活动的开展情况经考核评比后,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支持。
        组建专家库。聘请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市委党校、县区委党校、以及有关单位的社科理论专家,组建市情专家库,为全市“市民考察团”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三、“市民考察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瓶颈问题
        (一)“市民考察团”取得的成效
        1、畅通民意、建立政府群众的连心桥
        经过多年发展,“市民考察团”围绕全市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党建以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八需八难”、百城提质等专题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每次观察活动选题都密切结合阶段工作重点、热点、难点,体现开封市委、市政府决策意图,累计吸引了三千多名市民的踊跃参与,给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2000余条,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的中心工作。
        2、党、政中心工作的助推器
        “市民考察团”活动真正做到了“团结人民、鼓舞士气”。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度、大篇幅的宣传和报道,社会舆论氛围越来越浓厚,更多热心公共事业、社会责任感强的市民自发参与城市建设,成为开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新的生力军,并以此实现提升价值、奉献社会的个人愿望。近几年,以“市民考察团”为代表的新闻舆论活动形成了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的良性互动。在群众的参与下,房屋征收、市容整治等中心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相继得以解决,实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团结、鼓劲、稳定”的基本遵循,也受到了相关单位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开封,市民考察团的身影已经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汇聚民智民力,为助推开封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成为推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力量。
        3、“市民考察团”探索了理论“走心”的新方法。通过看得见的工作成效,以结果为导向的宣传引入,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决策,解读政策,将理论具象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通过市民问,干部谈、专家讲,在交流互动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4、多元共治水平有了新提升。政府的思维习惯从“行政命令”转向“民主协商”,角色定位从“包办者”转向“引导者”“参与者”,从而为社会力量让渡了空间,既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又增强了社会活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形成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等机制,通过与市民民主协商、共同参与,破解了大量的民生难题。
        (二)“市民考察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瓶颈问题
        1、活动经费不足
        “市民考察团”经过多年发展及运行,虽然在开封市宣传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认可,获得市委宣传部划转的一定数量资金的财政支持,并得到一些市内知名企业的资助。但由于开封市是一个地处内陆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内生产总值低,区域内没有相当规模的知名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不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市民考察团”的活动经费只限于年底的一点拨款,必然捉襟见肘,限制了当时活动的资金需求,只能在市内小打小闹,覆盖面小,影响有限,陷入“井底之蛙”的尴尬处境。
        2、“市民考察团”团员的结构质量堪忧
        开封“市民考察团”每期仅邀请几十人参加,“市民”中有相当比例的离退休人员。他们是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地位,基本属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由于身体原因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知识结构凝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不多,一般没有时间参与经济社会的管理活动,这是“市民考察团”未来发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市民考察团”难以走出去
        作为一个没有正常营业收入的纯粹消费型的活动,开封市“市民考察团”由于经费的限制,难以走出去,走不出开封市就意味着看不到外边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界,视野的受限就是思想格局的打不开。开封市发展思路缺乏了源头活水,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点子。这个困难受制于整个开封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发展状况,是“市民考察团”活动最大的发展瓶颈。
        4、“市民考察团”主体地位不明
        “市民考察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目前关于它的主体地位还没有任何的界定。它不是社团法人,没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它的活动依附于宣传部这个行政单位,只是一个临时性召集而来的“乌合之众”, 就算是一个品牌活动,负责宣传一下中央的政策和党的理论,起到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对实际工作有价值的建议不会很多。其发展仅靠惯性运作,缺乏更加宏大的发展规划,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如何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是一个值得长久思考的问题。
        5、“市民考察团” 缺乏“引进来”的机制
        建立一个引进来的机制就是邀请开封市以外的真正有思想的大牌重量级的人物来开封市考察,在更大的视野范围内对开封市的发展做出一个与其他先进发达城市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差异性。找出开封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及走向,提出真正有含金量的建议。
        【作者简介】
        张微岩(1977-),开封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政府治理与创新、基层组织治理、网络政治参与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