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以友城教育领域交流为视点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杨金玲
[导读] 【摘要】立足于友城教育领域交流视点开展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活动有利于为两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从而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加充足的人才力量。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
        【摘要】立足于友城教育领域交流视点开展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活动有利于为两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从而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加充足的人才力量。本篇文章主要从特征,阻碍性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举措几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当中对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友城教育交流高素质人才
        在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开展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应当立足于教育视点,充分提起对于促进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往来,提高友城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强友城教育领域交流。在此过程当中,需要中日两国友好城市互相交流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及科学技术,并且将其与本国本城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求加以转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可以推动教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日友城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特征
        首先就中日友城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其显现出稳定性和计划性的特征。在中日两国友城交流理念的统一指导之下,中日友城相关领导部门及负责人员在教育发展及交流活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的前提之下,往往会有计划地开展中日友城长期教育交流活动。并且在此过程当中,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完成不同的教育交流和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其次,中日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往往服务于两国两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教育交流活动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为两国两城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在开展中日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往往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而这必然会对两国两城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以科技的力量为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不断注入活力。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受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可以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
        二、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开展面临的阻碍性因素
        受抗日战争影响,中日两国在开展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历史敏感点的影响。由于两国对历史进程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开展友城教育交流活动时,就某些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上影响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以及良好友城关系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教育行业出现了三次恶改课本行为,在日本所用教科书当中不承认抗日战争的侵略性因素,同时对南京大屠杀等事件当中出现的伤亡人数也没有给予正确认定,这种否认历史行为的教育现象必然会对两国友好城市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虽然中日两国都深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在开展教育事业以及交流活动的过程当中就多方面达成共识。但是就中日两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来看,其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语言系统的运用和发展等。如果未能对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加以合理应用和解决,那么则会对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进一步提高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开展水平的可行性举措
        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日两国友城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效率和水平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及相关领导人员在教育事业发展及交流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只有两国友城相关负责人员都能够对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坚持积极的态度,并且采取具体举措加以切实落实,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为此,中日两国友城负责人员可以在建设友好关系的思想理念指导之下互相交流,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在对对方先进教育模式及技术加以学习和引用的前提之下,与本国教育发展实际及未来教育事业开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推动其实现本土化,从而发挥其对于推动本国本城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
        中日两国友城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彼此邀请教育行业当中的领先人物到本国本城参与演讲和交流会,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相互交流并学习,对教育理念及知识系统加以完善。除此之外,人才力量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中日两国在开展友城教育交流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强对于人才力量培养的重视。尤其在高校教育阶段,中日两国友城还可以以留学生互换的形式加强交流学习。以专业相同或相通的留学生作为学习代表派遣到两国友城相关高校当中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学习对方的教育理念以及专业知识系统,回国后将其与本国本城教育实际相结合,对学习到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知识理论体系加以完善和发展。当然,两国友城也可以以开展科研研讨会的形式彼此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及科学研究技术,以科技的力量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立足于目前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在多方领域当中都取得了众多成效,教育领域交流活动的开展作为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在有关人员的重视和推动之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其不仅推动了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效率和水平,在教育模式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同时其对于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此过程当中也显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阻碍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阻碍性因素。因此,有关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在革新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显露出来的阻碍性因素及问题加以明确,立足于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为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扫除障碍。在推动中日两国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同时,推动中日两国友好城市共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克新.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宏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5).
        [2] 陆建人.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9.
        [3] 王嵎生.亲历APEC—— 一个中国高官的体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8.
        [4] 陆建人.简析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五条路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5] 樊勇明.东亚合作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C]//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上海: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55-63.
        [6] 孙梦阳,尹进文,徐菊凤.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及其特征研究——基于国际对比的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2):286-291.
        [7]胡望舒,寇铁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研究评述[J].地方财政研究,2016(9).
        [8] 薛连举.哈尔滨人口变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64-65.
        [9] 汤治.日本入境旅游高速发展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旅游报,2019-07-09(3).
        [10] 鞠实.鼓励发展入境旅游时不我待[N].中国旅游报,2018-10-29(3).
        课题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批准号18GJD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