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家审计智能化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张丽莹 王振宁
[导读] 摘要: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摘要: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面对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加强国家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家审计信息、国家审计人员、审计软件设备、审计工作环境和国家审计监督管理制度五个方面着手,针对加强智能化条件下的国家审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审计;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呈现爆发式发展趋势,作为当今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进入新时代,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国家审计工作上,如何用智能化思维加强国家审计建设,将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课题。
        一、用智能化技术整合国家审计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传统的审计方式难以应对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公共管理等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风险隐患和社会问题;大数据应用渗透在各行业领域,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整合共享等,这些都对国家审计如何更好的发挥作业提出了严峻考验。
        运用智能化思维整合审计信息的关键在于利用智能化技术管理信息,在目前的审计作业平台上加入智能化技术,构建智能化审计管理平台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方式。目前,国家审计在“互联网+”方面发展迅速,相应的人工智能平台应用在其他领域已经运用广泛,内置算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在信息的交互、共享、处理上,可以识别人的意图,能够快速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间快捷的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处理,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整合程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国家审计作业平台可以依托和借鉴人工智能平台加以建设,并结合国家审计工作的特点和所需,以数字化为核心,加快建设全国审计数据中心和各级分级中心,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符合国家审计工作实际需求的智能化审计作业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料实时获取、公共经济活动动态可视,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符合现代审计规律的智能化发展新路子。
        二、用智能化技术影响国家审计人员
        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工作的主体和核心,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智能化转型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正如雨后春笋般涌来,未来的国家审计工作不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传统形式,而是与时俱进的新型智能化审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就集中学习了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为国家的审计人员更应该摒弃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善于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超前的掌握未来国家审计工作发展可能用到的新技术、新手段,要主动向智能化新思维、新方法转型升级。利用智能化技术服务国家审计工作,加快建设数字化审计平台和装备,打造数据分析人才团队,不断提高国家审计人员基于大数据和网络信息体系的审计能力,增强国家审计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三、用智能化技术连接国家审计软件设备
        智能化技术是以智能化算法为核心、以智能化软件设备为载体的新一代技术。在国家审计工作中,智能化审计软件设备的运用将大大减少人工作业流程,增强国家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国家审计软件设备应包含业务相关和数据安全两个部分,与业务相关的软件设备包括公共资金资产管理、风险评估、内部审计等多种功能,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软件设备包括数据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保密安全、隐私保护、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等相关功能。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国家审计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技术将以信息作为交互的桥梁,连接着国家审计工作的相关软件设备,例如智能风险管控、智能审计分析、数据安全智能监控等,在保证国家经济活动安全的同时科学地利用每一项设备和功能,辅助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判断和智能决策。
        四、用智能化技术优化国家审计环境
        国家审计是一项原则性强、专业程度高的工作。在工作形式上比较单一,有着枯燥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往往有着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而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国际环境又对国家审计环境产生新影响,如何运用智能化技术科学利用国家审计资源,优化国家审计环境,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是一个新课题。
        运用智能化技术,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合理安排国家审计工作,把完善审计制度和审计机构改革结合起来;适应国际环境变化,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把外部风险隐患揭示出来,以达到优化国家审计环境目标。另外,还可以把那些庞大的公共数据分析和公共资金资产账目等任务转移给智能计算机来完成,审计人员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完成那些更加重要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审计人员职业倦怠,还可以使审计人员重新获得认知灵活性和恢复力,这种新的解决问题方式,既有利于审计人员身心健康还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用智能化技术创新国家审计监督制度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层次分明、规范统一的国家审计法律制度体系,但还存在部分审计实践没有具体法律条款作为支撑、审计权限无法满足审计监督的现实需要和法律责任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例如,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单位以数据保密等理由故意拖延提交审计所需的资料和数据,或缺乏微观控制制度、部分制度操作性欠佳、缺乏经常性的制约制度,从而造成了审计工作中出现混乱的情况,不利于国家经济活动工作的良性运行。
        如何设计、完善和创新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家审计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预测和评估,可以正确把握国家审计监督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为国家经济活动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降低制定国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国家审计监督的预测和评估包括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等,目前已经有了通过神经网络等智能化技术进行预测和评估的方法,如何将其用在国家审计领域将是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
        在智能化背景下,国家审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构建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法规制度等作为基础,不断革新传统审计方法,践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信息化审计模式,大力提升国家审计监督效能,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为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提供坚实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