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事故的技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高预富
[导读] 摘要: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桥煤矿
        摘要: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运输隐患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物质和能源储量充足,其中,煤炭资源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许多工程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工程速度,在施工中没有充分考虑工人的安全问题,引发了许多伤亡事故,其中,机电运输工作是事故高发环节,需要煤矿管理人员高度关注。
        1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有以下几个:①由于煤矿自身对于安全管理的严格重视,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减少,但煤矿机电事故时有发生,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煤矿机电事故类型较多,事故范围较广,事故所造成的单个人员与设备损失较大,事故处理难度也较大,很多煤矿企业虽然有意识地了解过这类事故,但是由于事故发生的频率并不高,并没有引起煤矿企业与人员的重视[1]。②通过对历年来煤矿机电事故的分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很多煤矿机电事故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于这一特殊情况,煤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以往发生的煤矿机电事故进行研究总结,真正了解自身企业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与规律,再结合自身煤矿生产的情况,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③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除了煤矿中瓦斯的爆炸和坍塌造成以外,和煤矿企业自身生产所用的机电设备类型也有很大的关系。而煤矿企业所使用的煤矿机电设备种类较多,涉及到的生产工作面也较广,对于这些机电设备以及电缆的维护与检修,也会造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大大提升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煤矿矿山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2.1缺乏必要的安全工程管理理念
        在煤矿开采和煤炭运输过程中,安全问题永远摆在首位,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十分关键。但中国许多中小型煤矿的管理者都缺乏基本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输常识,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意识,而且监督与管理的方法也很落后。现如今,许多煤矿单位只片面追求工程速度,忽略了许多开采和运输中的重要细节问题。虽然这些单位在短期内可以完成许多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开采运输任务,但存在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再加上煤矿单位缺少必要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理念,即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也不自知,这种情况是十分普遍的。
        2.2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煤矿生产属于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环境差、强度大、危险高,很多现代化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目前的煤矿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生产人员,在技术能力、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方面都难以满足岗位要求。以往的煤矿生产设备较为落后,需要人工与设备协同作业,对基层员工的劳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机械设备更加先进,机械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特点,很多操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薄弱,无法正确操作设备,不仅影响生产效能,同时还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加之企业没有定期组织基层生产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其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更新。
        2.3监督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在煤矿开采和运输阶段,相关单位往往将其工作重心放在技术与工作效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开采和运输时的安全措施和监管体系建设,工人在执行运输工作时也缺少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3煤矿矿山机电运输事故的防范对策
        3.1优化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煤矿矿山井下作业的过程中,机电运输设备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安全管理成效,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应该全方位加强机电设备的科学选型,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优质的机电运输设备。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机电运输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以提升维护管理成效。此外,煤矿企业还应该全方位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从人员、资金等方面来进行安全投入。
        3.2重视机电运输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培养
        a)对机电运输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在工作过程中,机电运输人员对地下安全知识的缺乏而引发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工作人员而言,日常培训的重点必须放在地下操作的技术规范以及安全知识普及方面。b)在监督与管理机电运输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他们既要掌握现代化的采矿学知识和管理学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以及网络技术能力。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重视新人才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管理能力的提升。
        3.3积极采用信息自动化技术
        在煤矿矿山井下作业的过程中,考虑到机电运输设备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等,需要充分全面地采用信息自动化技术,全方位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智能监测以及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研判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机电运输设备的整体安全成效。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素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认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结合机电运输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科学研判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或者安全隐患。
        3.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避免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制度才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应根据井下机电运输工作实际,完善相关制度内容,特别是要发掘机电运输安全隐患,并结合已发生机电运输事故,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管理制度既要足够全面,囊括机电运输可能发生各类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参考开采历史中发生的重大机电运输事故。当然,还要明确机电运输事故处理办法,使制度本身具备指导价值。同时,还要明确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细化到个人,辅以相关惩处规定,可起到强化制度约束的作用,还能激发对机电运输管理的责任心。此外,制度监管也是必须的内容,要加强机电运输过程监管,既要依靠技术手段,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监视,及时发现异常或故障,还要重视管理作用,加强机电运输操作人员的监管,杜绝懒散或不负责任行为。
        3.5安全隐患超前预控
        安全隐患是影响生产进度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为了避免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可以采取超前预控的方式,将隐患扼杀在源头。首先,生产现场要放置安全应急箱,如果发现意外事故可及时处理,对设备进行动态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响动、高温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机处理;其次,在操作设备之前要组织安全教育,落实各个注意事项,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下才能投入生产,在生产中要规范操作设备,不能盲目作业、随意操作;最后,对于设备关键部位要进行定期检测,使用先进的仪器检测其性能,如果发现老化情况要及时更换处理,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运输是危险高发环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许多煤矿在安全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为了预防煤矿作业时发生危险事故,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注重机电运输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培养,强化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参考文献
        [1]缪林和.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46-47.
        [2]冯振武.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59+64.
        [3]胡国新.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20):183.
        [4]王佳冬.排查煤矿机电运输隐患的若干问题分析[J].陕西煤炭,2018,37(05):143-144+162.
        [5]刘利强.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陕西煤炭,2018,37(05):158-159+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