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解决 董保建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董保建
[导读] 摘要: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在运行中由于地处野外,因此会受到多种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天气、人为破坏等,对于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影响较大。
        国网颍上县供电公司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236200
        摘要: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在运行中由于地处野外,因此会受到多种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天气、人为破坏等,对于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因素对于线路运行的干扰,确保电力运行稳定性,有效控制变电故障,突出供电系统的科学和可靠性。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路线安全
        1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
        1.1 材料质量的问题
        在输配电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是十分常见的元素,若其质量存在问题,将会对电力运输工作形成较大危险,影响供电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导致工程出现安全隐患。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选择质量不好的材料用于输电,不满足施工安全需求,从而发生安全运行相关问题。
        1.2 环境、气候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之处为输配电、用电工程带来多种阻碍。若使用不科学的处理方法,会降低线路供电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例如,在深山区域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对于输配电线路运行的不良影响较大,若发生森林火灾等问题,会导致输电线路发生瘫痪、受损问题,无法保障供电安全。
        1.3 线路维护问题
        由于输配电、用电工程在工作中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密切相关,因此受到雷击和绕击的可能性较高。同时,部分区域由于地质问题和人为因素,会经常出现塔架基础损坏、地面下陷等事故,若发生雨水冲刷,极易破坏散水坡,导致地面尘土下陷,为输配电、用电工程的线路运行增加安全隐患。因此,线路的保养和管理工作是关键,加强线路维护工作能够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不过在实际的维护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容易忽视此模块内容,因此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解决途径
        2.1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其一,在线路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检查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条件,检验材料质量,使其性能、质量满足线路建设的条件,并确保材料合格证、出厂证明等手续一应俱全。其二,当输配电、用电工程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测试材料安全性,提升可应用能力,确保材料质量的安全可靠,避免存在安全风险。其三,在架设用电线路和输配电线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定位具体安装地点,规避污染源。
        2.2 对于天气、环境方面的安全防护途径
        针对天气条件进行的线路防护工作主要依靠天气预判、人工作业、设备质量等层面开展。技术人员需要对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的线路进行实时的监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妥善解决。以大风天气为例,该情况容易对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各种人员应提前加固输电线路和配电工程,防止其出现断裂故障,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的抗打击能力;通过加强杆塔基础牢固性,使其在强风天气中保证外形的完好和安全性;增加塔杆数量,提升其稳定性,起到防风作用,避免因风力过大过猛导致塔杆出现大面积倒塌现象。例如某220k V线路的直线塔属于南北走向,位于风口区,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导地线张力是30m/s,未考虑山区的气象条件,只选择普通的螺栓防震锤,最终导致防震锤松动甚至跑位。因此施工队伍加强了对风口区域的线路巡检力度,保障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运行安全性。


        2.3 线路维护途径分析
        2.3.1 加强线路检修维护
        其一,工作人员应全面并科学收集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运行状态信息,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其中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进而科学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和策略。其二,精准判断设备检修的必要性,若无需检修则系统可以继续进行工作;若需要检修则应及时采取相关检修计划并积极落实,注意在检修中侧重员工的检修绩效评估,进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其三,工作人员在线路检修时,应注意遵循相关要求进行检修。例如,在开展架空送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区分同塔架设线路、同杆架设线路,对二者进行独立的分析测评。
        2.3.2 加强线路防雷和防风工作
        首先,在线路架设工作中,尽量采用避雷材料,防止雷击发生的概率,避免线路被雷集中的机率,科学借助感应电压完成耦合和分流工作。其次,当杆塔接地后,需要将电阻控制在10Ω以下,科学预防雷电,优化线路的防雷能力。最后,建议架设耦合电线,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耦合作用,减少绝缘子电压,达成分流效果。
        2.3.3 线路绝缘子防污工作
        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绝缘子是十分关键的材料,其长期在户外使用,室外的风沙、灰尘、气体会对绝缘子的表面造成污染,容易积累沙土、污渍,若不能彻底进行清理,当遇到雷雨气候时,绝缘子表面的杂质会增加其泄漏电流和电导的机率,降低绝缘子自身功能,因此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彻底并持续的维护、修理,快速解决此类问题。绝缘子防污工作的技术要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带电水清洗技术,能够彻底全面地清除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其二,安设绝缘子电流泄漏监控系统,若出现电流泄漏的问题,该系统会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形成预警体系。其三,将硅油、地蜡等物料均匀地涂抹在绝缘子的表面,防止绝缘子表面因为遭遇雨水的冲刷而产生水汽,使装置过于潮湿,也能够避免水流的渗入,有效防止绝缘子的电流泄漏问题,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抗雨水能力。
        2.3.4 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工作
        管理部门应针对输配电、用电工程构建安全运行相关机制,结合用电用户的具体情况,划分用电工程线路、重要的输配电线路,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建议增加线路检修的次数,规定严格的检修流程,针对检修人员完成再教育工作,提升其技术水平;针对平时的巡检区域,需要科学分配检修人员,并对维保人员完成定期考核,在其心中树立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热情。
        2.3.5 构建信息化输配电线路安全管理系统
        (1)建议在线路规划层面,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分析,如空间负荷预测、用电量预测、多指标关联性分析等工作。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此技术分析本区域用电量、用电结构、用电量变化、经济情况,对今后的用电趋势进行预测。大数据技术还能分析输配电、用电工程的线路铺设、行业负荷、占地面积等相关数据,得到路线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通过获取时间数据的一致性切片,能够联动分析GIS、OMS等指标。
        (2)技术人员需要将输配电用电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优化线路管理模块,如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质量分析、断面预测等功能。基于自动化技术系统自动获取工程线路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其断面完成分析整合工作。同时,自动化管理系统具备远程监测功能,可以记录检测方法和结果,提升故障的处理效率和诊断效率,实现数据库检测数据的互通共享,有效检测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的多种故障。
        3 结语
        当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较多,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运营发展构成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保障线路安全性,通过排查故障,结合故障因素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和线路运行安全性,突出线路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工程线路运检的标准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范欣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46.
        [2]李鹏彪.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4):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