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董志浩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董志浩 张宇婷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信息技术。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太仓市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2154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信息技术。对于电力系统行业,更加注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只有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才能促进相关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应用
        1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涵盖发电控制、电力调度与配电自动化三个层面,强调依据应用场景、用电需求的差异实行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支持。自动化施工技术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提高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可控性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离不开对电力系统的应用。电力市场不断发展,对于自动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比如在电力系统进行输电、发电、变电的过程中,均需要电力系统的使用,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当中引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对周围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庞大的数据网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动态监控
        利用传统监控技术的过程中,人力消耗情况比较严重,工作人员不够重视监控技术,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很难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利用动态监控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结合GPS和SCAD,保障监管效果,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测量各项数据,利用动态监控工作,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人力资源消耗,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2.3 信息技术先进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到了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敏度,同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反馈给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防止出现其他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当中,大范围地应用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然而却没有真正实现自动化运行。因此需要不断配合电网与电子信息技术,最终实现智能配电网,进一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1 在电网调度的应用
        以计算机作为重要的控制平台,通过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完成对电网的调度。从目前而言,电网调度被电力企业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其的控制,其中,国家与地区的电网调查的范围明显不同,正确协调各个阶段电网联系是电力企业重点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进行电网自动化调度,根据各个地区不同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控制,保证电能运输稳定性,以此对电网进行高效的管理。
        3.2 合理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通常借助于PLC技术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这个过程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较高。通过PLC控制技术的运用完成对于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推进系统的智能化操作,使电力系统实现对信息收集与对数据的筛选,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中,电力部门根据数据信息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随时地观察。在电力系统中进行计算机编写程序的运用,实现对各个环节的分层管理,对各环节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在电气自动化之中进行PLC技术以及计算机编程的应用,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高效的监督与管理。


        3.3 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
        基于GSP协议建立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体系,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进行安全管控系统架构的设计,在主站、子站分别建立三层结构,其中通信层为电力调度数据网,协议层为通用服务协议,应用层包含运行监视、组态配置、设备管理、维护操作、异常诊断五类应用模块,依托权限认证、USBKey、安全标签与纵向加密装置实现服务安全管控,保障远程运维人员身份的合法性。利用全景仿真技术搭建起远程运维系统的测试环境,采用GSP一致性测试客户端工具进行各接口的集成处理,针对远程运维子站的各项服务接口分别进行GSP服务端肯定性测试、否定性测试、应用功能测试以及专项测试,验证该系统具备应用可行性,可将主站、子站信息交互的响应时间控制在10s内,且满足多个客户端并发调用需求,流量峰值可达10Mbit/t。
        3.4 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我国耗电量不断增加,同时也随之改变整体负荷,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电网功率因数,保障误工补偿的高效性,降低电能损耗,发挥智能化设备的作用,使电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满足用户电力需求。在电力工程中原来主要是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利用三相电容采集信号,三相的无功补偿需求是不同的,利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不利于平衡电压,同时也不利于监督检测配电工作,不利于发展电力工程。利用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可以优化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结合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有效监控负载变化过程。联合分相补偿和三相共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电网负载,合理利用分相补偿方式,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使电网经济性不断提升,维护三相状态的平衡性。
        3.5 人工智能技术
        以往电力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环节涉及到较大的工程量,部分情况下需针对整体电网中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在成本控制与供电可靠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基于人工智能理念可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由馈线自动化终端FTU进行故障自我诊断与检查,通过串口485/232连接DTU终端,并经由基站、路由器将故障信息上传至监测中心,由监测中心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根据故障信息判断具体的故障问题,以此为电力系统故障检修维护作业创设便捷条件,促使运维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3.6 光互联技术
        在电力系统继电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利用光互联技术,提升探测器功率。负载电容量不会限制光互联技术,有利于完善系统集成度。光互联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能,利用这项技术,处理器抗干扰能力会因此增加,提高数据通信的便利性,保障整体工作效率。利用光交互系统,可以发挥数据采集和数据计算等功能,此外还具有信息搜索和应用等工作,提高系统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保障界面流畅性,提升电力系统的实用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引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其能够更好地对相关网络进行计算,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加注重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保障能够更好地对故障进行处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吕文虎.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4):3-5.
        [2] 刘宝清.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97.
        [3] 何港玲.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4):103-104.
        [4] 杨栩浩.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09):179-180.
        [5] 李树峰.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208+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