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 545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扩宽了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使用功能,但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类型更加多样,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不利于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引言
当前,我们已经由传统的网络时代迈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使得现代社会的信息数据传输、处理、存储、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对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加剧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对此,应加强相关研究、探讨与实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防范安全风险。
1大数据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相关概述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已经不能顺应大数据时代下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复杂多样的数据信息,且要求对数据采取快速处理的方式,因此,大数据时代更符合人们对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人们可以在各类网站中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但信息数据的挖掘、处理和运用给人们带来生产率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庞大的信息数据所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如个人信息泄漏、系统漏洞和数据完整性破坏等,信息安全使用保障问题,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应用成败的关键。近年来在大数据的环境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很容易受到漏洞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出现安全问题,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是开放和虚拟的,并没有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利用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从技术层面上考虑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2大数据环境下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2.1人为操作失误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依赖于用户操作水平、能力和知识储备,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操作中,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运行中,都会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足,或是操作技术有所欠缺,用户口令设置与正确操作不符,很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丢失、篡改或是泄露,形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2.2计算机系统漏洞
计算机系统漏洞并非编程人员故意留下的,而是由于技术因素、方案因素存在疏漏而造成的,然而计算机漏洞又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因此系统漏洞就成为某些非法用户获取用户信息及数据的途径。目前针对系统漏洞的问题多采用补丁修复的方法,然而在修复之前计算机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
2.3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是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常见来源,这种人为的恶意攻击包括两方面:一是主动性恶意攻击,选定攻击目标后以固定破坏方式进行攻击,通过网络安全系统漏洞,窃取或是破坏网络系统数据,造成网络信息的缺失。二是对目标信息进行被动窃取或破解,攻击方式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不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破坏。无论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都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完整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特别是恶意攻击行为还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造成系统瘫痪或是延迟等问题。
2.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非法程序,其具有自我复制传播性和极强的危害性,甚至有些病毒会给计算机硬件造成不可逆的物理性损坏。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包括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等。计算机病毒主要感染计算机数据,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计算机的控制权限可能会被外人获取,计算机数据包也有可能被拦截,非法用户就有可能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
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
3.1加强计算机网络平台账号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平台账号管理漏洞是导致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计算机平台账号管理为入口,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内部管理与安全防护,将账号安全纳入到安全管理重点项目中,包括计算机系统账号、邮箱账号、网银账号等,提高现有账号的安全等级,进而有效抵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在账号安全管理中,用户要树立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与安全管理意识,设置比较复杂的账号密码,防止密码设置过于简单而被破解,定期更换密码,降低账号密码泄露的风险,提高账号的安全等级,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
3.2提升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水平
数据加密技术并不复杂,日常所用的登录密码就是一种加密技术。通过使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有效保障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从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来看,数据加密技术都是采用机密算法实现数据加密,机密算法又可以划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两者的差异在于,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是一致的,非对称的加密解密并不相同,因此非对称加密算法能够对数据信息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护。
3.3安装漏洞补丁和入侵检测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存在漏洞就容易被攻击,系统漏洞包括软件漏洞、硬件漏洞以及程序漏洞等,网络配置或者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网络漏洞,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软件厂商开发了补丁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程序问题带来的漏洞,另外,也要做好漏洞的检测,常用的检测程序是tiger软件。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对防火墙的补充系统,能够检测计算机的网络行为以及实时流量,如果存在违反安全防护的行为可以及时的报警处理,简单来说网络入侵系统是从警告到防护的一种技术方式,主要作用是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信息,例如:平安城市、校园等的视频监控,都是利用网络入侵系统坚实周围情况,保障网络系统安全。另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也可以对蠕虫病毒等进行检测,以防火墙进行联动防御
3.4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控制网络访问的内部防护手段,可以有效阻止外部用户侵入网络系统中,控制非法手段的入侵行为,优化和保护内部网络环境,进而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防火墙技术会自动检查网络数据,及时发现信息数据传输中夹杂的病毒,依托于网络交互性特征,在既定程序内执行安全措施,阻止或是允许目标网络数据的交互与传输,进而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按照技术差异可以将防火墙技术划分成地址转换型、代理型、检测型等防火墙技术,不同技术会形成各自的防火墙访问控制体系,控制外部非法侵入方式,消除内部网络环境中的威胁因素,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乃至休闲、娱乐、购物等,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这样才能保障现代社会与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晓玲.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4):213-214.
[2]董伟.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173-175.
[3]李翔.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2):174-175.
[4]焦景云.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探索[J].信息通信,2019(11):141-142.
[5]徐奕静,柯甜.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