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林业和草原局金龙山林业工作站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7
摘要:无论林业发展还是城市绿化都涉及到苗木种植工作,但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对苗木造成不同的影响,再加上苗木种植的复杂性,保障苗木的存活率不仅存在困难,也存在风险。一直以来,苗木种植死亡都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控制与规避。研究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分析有效的解决对策,在发现问题前及时做出处理与预防能够有效降低苗木死亡率。
关键词:林业苗木;种植;死亡原因;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林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林业苗木的种植质量是发展林业产业的关键。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苗木种植成活率会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效果,所以林业工作者要强调对于苗木种植成活率的控制。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1.苗木自身导致死亡的原因
1.1品种选择不当
有些苗木对于生长环境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在进行移栽时根部受损或者是营养跟不上就会导致苗木死亡。甚至有些苗木在进行移栽之后其根部位置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蚀,最终导致枯萎、死亡。所以,在进行苗木移植时,需要针对苗木的种植环境选择适当的苗木。
1.2种植时间
苗木在进行移植时,移植的时间非常关键。但是,目前城市绿化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工期的要求,使得一些苗木移植的时间与实际能够移植的时间不相符,造成苗木出现死亡。一般来说,5-9月份是最不适合苗木进行移植的季节,但是由于受到绿化施工工期的限制而强行进行移植。而这个阶段的温度过高,如果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就会导致苗木因暴晒、缺水而死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情况与进度要求不相符,就会使苗木无法及时种入土壤,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
1.3预先处理不充分
有些苗木在生长阶段发展较好,其根系已经处于离心的状态,同时原有的一些骨干的根系也开始出现坏死的情况。为了能够在苗木移植后获得更加充分的营养,必须要去除外延根系来提升苗木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1.4移植技术的欠缺
在进行苗木移植时,需要由专业的作业人员进行。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了解不同苗木的习性。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在起苗之前,首先需要对苗木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具有较好的成长状态。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还需要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保护,以避免因根系遭到破坏而导致苗木移植后出现死亡。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对苗木的根系和树冠进行喷水处理,以减少温度对树冠的蒸腾作用。这些工作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目前,我国苗木栽种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还不够。
2.导致苗木死亡的客观因素
2.1环境因素
植物的生长必定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环境与植物生长习性不适应,无法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条件而导致植物死亡。种植之间如果选择不当,也会提升苗木的死亡率,尤其是很多地区,冬夏两季气候差异明显,在夏季种植苗木能够有效提升其存活率;同时,苗木自身因素也对其生长与存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苗木种植过程中,其根系需要快速获得自身生长的养分,并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但是由于地下湿度、酸碱度、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根系生长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其死亡,而如果缺水、缺少营养成分也不利于其生长。
2.2土壤因素
土壤是苗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土壤的酸碱性是造成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苗木适合生长在中性的土壤中,该土壤酸碱适中,便于植物吸收养分。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使很多种植土地受到了影响,在某些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土地中种植,也会导致植物死亡。另外,土壤的构成也是影响苗木存活的关键,如果土壤结构过于紧凑,空气流通不畅,土壤会出现结块等问题,不利于苗木根系吸收养分与保持湿度。
2.3主观因素
现阶段,在苗木种植过程中,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种植技术问题。苗木种植技术十分复杂,而对于不同种类的苗木种植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很多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不了解苗木特性,导致其受到损坏,也不利于其生长。植物根系十分脆弱,如果种植中在不注意的情况下造成了根部的损坏,也会导致苗木种植后死亡。另外,苗木对温度与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反季节种植情况下,苗木无法获得自身生长的有利环境,也会出现死亡。
3.苗木死亡的相应对策
3.1客观自然环境的影响
苗木种植大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对于苗木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苗木种植之前,要对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深刻分析了解。保证苗木在种植之后有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从而确保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3.2苗木自身因素的影响
苗木的自身特性对于环境的选择性比较大,如果选择的苗木不适合当地的环境,就极易造成苗木死亡的问题。比如:干燥炎热的地区,对苗木品种的要求就十分严苛。要选择耐热、抗旱的树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结合苗木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相互匹配的种类。另外,要选择长势较好的苗木,减少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耗。
3.3苗木修剪
针对苗木自身的发展特点,苗木的根系和枝芽要保持持续生长的状态。在种植完成之后要强调苗木的修剪工作,因为过多的枝丫会消耗更多的营养,从而影响主干的正常生长。在苗木种植之后的维护阶段,要重视丫枝的修剪工作,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从根本上降低苗木死亡的概率。
3.4林业苗木的种植要点
在苗木种植之前要对土壤环境进行调查。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周围生存环境进行分析,特别是被污染的土地要进行更加进行详细的调研。同时,要重视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国内专业的林业养护人员数量不足,大多是雇佣的临时工,导致苗木种植的成活率得不到保证。林业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养护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运用多种培训措施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依据相关规范,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力度,从而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要重视选苗和移栽工作。苗木自身状况是保证成活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苗木长势较弱,或者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在种植之后死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同时,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要对于苗木的根茎进行有效的保护。苗木移栽时要连带着周围的土壤,避免碰撞情况的出现。如果苗木刚种植之后,不能马上判断是否成活,这就可能导致苗木出现假活,要及时预防。一旦养护人员忽略了后续的养护,就会导致苗木的真正死亡。同时,养护人员也要注意根部重新萌发枝条的修剪,避免对于苗木主干养分的抢夺。苗木种植坑的深度要尽量深一点,避免大风造成苗木折断。
4.结语
总的来说,当今的世界对建设绿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逐渐意识到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装饰上。这种态度的转变使林业对于苗木种植的热情高涨。在这种潮流中,如何积极查找原因和应对灾难的发生和事先预防变得尤为重要。科学而严谨地探讨苗木种植工作的分配安排,意识到自然环境给予的威胁,把握好苗木的习性并加以利用,并涉及时间、温度、种植方式和条件等因素影响,着重降低死亡率,加强绿化工作的程度,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凯.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25(15):272.
[2]张翠娜.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30(17):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