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全覆盖、引领基层治理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于文强
[导读] 摘要: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桥头堡,承担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能够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加速治理水平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身份证号码:37068219810208XXXX   山东省  265200
        摘要: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桥头堡,承担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能够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加速治理水平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关键词:党群服务阵地;全覆盖;基层治理
        近年来,各省市突出强化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全域推进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委的门户和窗口,承担着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基于此,各地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员和社区群众的活动场所、交流平台、教育园地、服务阵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辐射作用,作为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推进和谐共治的一次创新尝试。
        一、多方联动,使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
        坚持“创新、服务、共享”的理念,按照“成体系、全覆盖、重引领、强功能、抓服务、促满意”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党政资源,集聚各类有力保障要素,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四级治理体系,将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单元,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为辐射支点,构建以市级党群服务为指导,基层网格党支部为主导,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的治理构架,着力把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力量拧在一起,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桥头堡”,组织党员、凝聚人才、动员群众的“连心桥”,领导社会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前沿哨”,各类信息资源、各种服务资源的“汇聚地”,把责任落实下去,服务质量提升上来,推进基层党群服务体系创新,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基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崭新模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家门口”办事的目的。
        二、完善功能,使党群服务中心“转起来”。
        坚持“共享”的理念,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党群服务中心运转。统筹配置中心软、硬件设施,结合区域内党员群众特点,标配综合服务窗口、道德讲堂、社区书坊、文化驿站、基层党建书吧、党员活动室、党员驿站等为民服务设施,并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科学调配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出身份、亮出承诺;凝聚辖区党组织力量,汇聚各种服务资源,立足服务党组织,为区域内党组织提供基层党建项目帮扶、提炼基层党建品牌等针对性服务,;立足服务党员,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播放红色影片、举办党员政治生日座谈等服务;立足服务社区群众,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职能,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养老、医疗、就业、创业等政策咨询、代办及相关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普及等服务,定期举办人才沙龙、主题分享、创业培训等活动,为各类人才落户安居、干事创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立足服务社会,由市级党群服务中心总体谋划、统筹推进,市区党群服务中心支撑引领、辐射带动,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店小二”式工作驿站,实时对接各类资源、组织落实各类服务、统筹协调各类需求,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做到有求即应、有应即办,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品牌引领,使党群服务中心“亮起来”。
        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的理念,立足各党组织特点,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学习交流的共享平台、党员的温馨家园、群众的爱心驿站,让流动党员和群众在中心“落地生根”。

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网络方便快捷、信息存储量大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党群服务”,拓宽服务渠道,积极推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党员教育、互动交流、便民服务、预约办理、信息发布等栏目的服务功能,为居民群众、社会各界及时办理各项事务、及时回应各类诉求、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服务,让党员群众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汇聚民意民力。
        四、建设全覆盖服务阵地
        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基层组织阵地体系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基础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项目化实施。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组织部抓组织指导,社区抓实施推进,园区抓协调落实,并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制定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全覆盖实施方案,出台标准化建设清单,明确“8个有”(有鲜明的政治功能、有美观的实体环境、有多元的服务供给、有简便的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有温暖的民生服务、有科学的制度安排、有均衡的要素配置)和“3统一”(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功能布局、统一牌匾制度)建设标准,突出“基层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党员学校、人才驿站、信息枢纽”六大功能,以标准化引领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
        2.精准化布局。以“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出发点,抓好谋篇布局,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把服务阵地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采用“社区服务中心——小区服务室——街巷服务站”和“园区服务中心——工地服务站”逐级布局的网络架构,大力推进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在居民区、物业配套用房新建一批党群服务室,在建设工地、商业街区、警银亭等打造一批特色党群服务站。注重各类阵地的整合利用,灵活采取新建、改建、功能提升等多种方式,不搞一刀切,不盲目追求高大上。
        3.差异化定位。综合辖区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突出差异化定位,在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突出党群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宣传、党群议事、远程教育等全方位功能,在小区服务室、工地党群服务站突出学习培训、党群活动等特色服务,在街巷党群服务站突出党群服务“零”距离,确保每个服务阵地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固定服务和一定数量的自选服务项为便民服务实施具体项目。
        4.社会化筹建。坚持三管齐下,着力解决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设管理、服务运营等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在经费保障方面,采取“财政预算+社会支持+单位自筹”,特别是通过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资金社会化,为阵地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在建设管理方面,善于“眼睛向外”,努力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加大与企事业“联姻”,走“互惠互利”的合作道路。如,利用建设单位资源力量,在建设工地建立了一批供企业党员、工友使用的党群服务站。在服务运营方面,采取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利用社区范围内公司、驻社区单位、社区物业等力量,共筑服务基础,做强服务品牌。
        五、总结
        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和“根”。基层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墙上,而是看群众脸上,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既要见物见事更要见人,只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理念,才能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并且知道惠从何来,从而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基层治理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欣欣.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N].通辽日报,2020-08-16(003).
        [2]赵文泉.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J].党员之友(新疆),2020(08):35.
        [3]乌桓.“党群服务中心”的定位与作用[N].福州日报,2020-07-14(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