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 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雷棋渲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宏伟序幕,提出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等一系列国企改革目标,为充分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主体作用,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国有企业加强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从源头严控风险,提升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一、国有企业廉洁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廉洁风险意识弱化
        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外因起促进作用。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缺乏对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放松思想道德的修养,工作中不思进取,脱离群众,纪律涣散,自我要求过低,言行不当,举止不端,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私欲膨胀,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游走在廉洁从业的边缘,成为廉洁风险的高发人群。
        (二)廉洁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不健全
        规章制度作为对权力的一种规范,在企业规范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基础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做到全覆盖,业务程序规定不明确或虽有规定但未做到按章办事,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权力行使范围模糊不清、权力监督疲沓不力,导致出现管理漏洞,可能造成权力行使失范、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等廉洁风险后果。
        二、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现状和问题
        (一)廉洁风险防控的现状
        国有企业在抓紧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意识,不断完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推行重心下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晰权力行使和责任承担范围;制作“权力负面清单”,明确权力行使范围;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让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深入学习《准则》、《条例》,构建抓早抓小谈话提醒机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把全面从严治党,严格监督执纪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为企业的反腐倡廉开创了良好契机,对防控企业运营风险,规范从业人员廉洁从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目前廉洁风险防控领域存在的问题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吹响了国企改革的号角,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国有企业之间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同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模式、方式和体制不断进行转变和调整,甚至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在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经营领域和新的业务范围,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经常会有所滞后,在过渡调整期间容易出现一些监控不到位的真空环节。国企内部由于管理科学化程度和制度执行情况各有差异,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起步快慢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进度,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横向比较差距明显。
        2.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主要围绕着明确权责、制定流程、查找风险点、评定等级和预警监督等方面展开。存在内部分工不精细,流程中对细节把控不全面,岗位职权较模糊,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

廉洁风险等级设定难以具体量化,执行中区分困难,直接影响对风险的判定,导致风险预警功能启动滞后。
        三、国有企业加强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强化国有企业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不同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内部管理特性,与企业业务运作相互融合,同步推进。笔者所在单位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结合所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为探索国有企业推进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筑廉洁风险防火墙,将反腐倡廉深入到微观领域。
        以全体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为先导,牢固树立廉洁从业理念,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并发挥“超英”精神、廉洁文化示范点等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规范作用、教化作用和激励作用,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包括廉洁从业警示教育、集中培训、订阅学习资料等方式,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在统筹宣传教育、思想引领的同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业务领域、业务环节全覆盖,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将防治腐败工作逐渐深入到反腐倡廉的微观层面。结合业务实际,从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厘清权力运行风险点,形成风险防控机制与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有机结合,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结合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反腐败教育工作,将反腐倡廉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影响力,通过编制廉洁文化手册等方式,时刻警醒企业员工廉洁从业。征集基层企业员工的勤廉小故事,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借助每年举行的“纪律教育月”、“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廉洁从业制度体系建设,构筑廉洁从业预警线。
        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关键在于通过风险点排查,以查准找全风险点作为工作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防控、事后归责的廉洁防线,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发生。针对企业易于发生腐败的业务范围,以工程开发建设、投资拓展、采购与销售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决策规范管理等关键领域为基础,梳理完善业务流程,通过制定《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参考手册》,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形成廉洁风险防控措施表,查找确定每一项业务流程的具体风险防控节点,评定风险点等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同时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部门,做到事前预警有依据,事中管理有措施,事后追责有主体,业务监督全覆盖。
        (三)整合监督资源,多管齐下,形成有效的大监督格局。
        针对多数企业内部部门间相对独立,监督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致使监督效能的发挥大打折扣,增加了监督成本,监督权整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的实际问题。企业应进一步发挥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议事,集体决策,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监事会监督、财务总监监督、纪委监督、审计监督、内控管理、推行企务公开,实行员工民主监督,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管齐下,确保决策规范监督到位。纪委应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发挥廉洁提醒和岗前廉政谈话的作用,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廉洁从业提示,防微杜渐,前移廉洁关口;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分层级,具体明确谈话主体和约谈对象,及时纠正轻微违纪问题,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扼杀在摇篮,确保监督权的事前行使;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下基层,开展员工联系活动,倾听员工心声,向员工征询意见建议,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监督,集思广益,力争将监督工作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让腐败无处遁形。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的精神和要求,下大力气惩治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治腐败非一日之功,在国企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还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国有企业还要坚持长抓不懈,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廉洁教育,净化从业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创建廉洁文化,使廉洁从业成为每一个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确保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