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陈金良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从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入手,分析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几大模块,并结合当下最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有效规避不良养殖因素,优化养殖流程,提升水产品养殖业管理水平,促进水产品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660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从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入手,分析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几大模块,并结合当下最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有效规避不良养殖因素,优化养殖流程,提升水产品养殖业管理水平,促进水产品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管理系统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水产品食用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能促进该行业的持续发展,还将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绿色健康。在该管理系统下,养殖用户借助计算机便能实现水产养殖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养殖。
        1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在设计水产品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时,一是,需要结合管理目标,并结合当下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客观分析该系统运行漏洞。二是,以物联网为依托,并在DCM多层架构基础上构建一整套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体系,进而满足网络应用需求。三是,完善管理系统各模块,传统管理方法借助计算机实现售卖以及统计,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市场需求。因此,将全新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应用到水产养殖业中,通过这套系统实现优化各个管理系统,而通过这几大系统实现高效管控水产品养殖以及质量监管,进而促进水产品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2.1基本管理系统
        基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幼苗管理、药物管理、喂养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四大模块。第一块模块的应用可以实行对水产品养殖科学规划,而该模块最为重要的便是实现对幼苗的细化管理,将有关幼苗的信息全部输入到该模块,这一模块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模块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列出针对各幼苗的特点选用药品,而该模块将记录药物名称、药理及幼苗反应等信息,便于采购人员进行药品采购,并能通过药品关键词检索药品,进而实现快速寻找特定的药物信息。第三模块管理是建立在固定数据列表基础上,而列表数据有效显示了幼苗成长阶段所需的鱼食数量及鱼食种类,并将需要购买水产养料收录到系统中,利用刷码枪便可以实现将该信息调取操作,便于跟踪后期水产养料质量。第四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配合管理人员查看当天值班人员信息,管理者根据此可以实现对值班人员的分级管理,进而实现人员的工作责任划分,也能有效发挥各模块的工作效用[1]。
        2.2幼苗进货系统
        进货系统能实现对鱼苗、药品、饲料等进货数量的细致归纳,而该系统将最大限度管控水产品养殖业的经济成本投入,而这需要把上述三项数据建成在一个成本模块下,并对此进行细分,而该列表中涉及的数据不可随意变更,并设置信息账号和密码,而如果对列表数据进行修改,则需要管理人员的登录账号和密码,以此预防因内部人员自身问题,而影响水产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3水产品生长状况监管系统
        生长状况监管包括鱼池管理,并对投喂次数、用药概况、水质检测等方面的记录监管。其中鱼池管理可以设置在系统首页,为提高该功能的应用效果,可以增设查看、搜索及删除等功能,便于快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并结合当下最先进水产养殖信息,进而实现优化该系统的管理功能,减少用药时间,有效实现对病变的预防,进而降低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2.4水质监控系统
        目前,水质把控管理是极易忽视的监管内容之一,水质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产品质量,而却是实现养殖业生产高品质水产品的关键。而水质监控工作是通过各级传感器系统来实现,其可以实现对鱼池状况的随时监控,通过监控水温、含氧量、二氧化碳浓度、药品残余等数据实现在第一时间内将鱼池状况监控信息传输到水质监控系统,一旦水质不能到达有关标准,系统控制打开各级电磁阀实现对水池的换水处理,进而降低水质对水产品养殖业的影响[2]。


        3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技术支持
        3.1系统监控技术
        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该系统集智能处理和控制技术、传感技术、数据收集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实现智能化处理。通过预测信息发布实现对现场数据的获取,并通过对数据的报警控制实现控制设备。系统监控技术利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监控影响养殖的各项因素,便于将这些影响因素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养殖业创造最佳的养殖环境。养殖监控系统通过采集水环境如PH值、水温、溶氧量等数据,并将这些信息经由信息采集模块处理,实现将水质环境因子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为水产生长营造最优质的环境下,进而促进水产品快速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提高其品质。
        3.2信息监测技术
        目前,我国一些水产养殖多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测养殖环境,但是这种技术未实现对鱼种、用药、饲料等方面监测,导致养殖问题频发。基于此,通过构建信息采集监测模块,这样大大降低无线传感器与RFID系统的干扰,而GPRS技术支持的环境检测软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佳的系统,该技术实现设备互通、收集数据、汇集到网关节点,再由GPRS技术实现信息上传到数据库,进而完成数据信息收集和监控[3]。
        3.3智能中心
        智能中心实现对信息的整理、输出、再控制,从其字面上便可以理解其在养殖管理系统中的位置。该技术的应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监控人员无论在室内还是户外,都可通过监控设备、远程PC机控制等进行控制,该智能中心打破传统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工作智能化水平。现场控制中心通过监测系统显示数据来实现智能控制,并将其数据信息送达到现场工作人员,便于人员及时进行问题处理,降低水产养殖问题几率,进而实现水产养殖利益最大化。
        4养殖管理系统养殖因素及养殖流程分析
        4.1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养殖业作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如何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设高效安全健康的养殖系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之一。大量科学实验检测表明,影响水产品养殖因素大致为以下几点:水温、溶氧量、重金属含量、PH值、氟化物含量、细菌含量、换水周期等。明确水产品养殖影响因素后,才能为水产品养殖提供最佳的水产品生存环境,进而实现提高水产品产量。
        4.2养殖流程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多采用智能化养殖系统,而该种系统的养殖流程大致如下:一是,选址建设;二是,放苗试水;三是,放苗并消毒,待鱼种繁殖后进入池喂养,但是此时需注意水质环境监控,进而预防鱼苗疾病的发生。四是,做好过冬准备,待成鱼出池。在该水产品养殖系统中,采用先进机械设备控制养殖系统,将影响水质环境因素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实现密度养殖[4]。
        结语:综上所述,数字化智能养殖将是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大趋势,该管理系统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充分发挥物联网优势,进而实现打造数字化智能养殖新模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秀芹.关于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的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4):29-30.
        [2]张京玲,胡建业,聂湛然,吴惠翠,曾丽敏,陈可铄,王天雷.基于智能巡航机器人的淡水养殖管理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8):120-121+123.
        [3]张仁蜜.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中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0,10(02):99-100.
        [4]上官彦君,余秋冬,何玉香,朱洋,全家贺,廖镇垣.水产品数字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J].江西农业,2019,11(08):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