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东北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在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诊疗时,主要通过相关基层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具体防治内容,但由于我国乡镇兽医站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自身的医疗条件比较差。而且近年来,乡镇兽医人员的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再加上技术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等相关原因,因此严重降低了乡镇兽医站的畜病防治水平,对此需要合理采取防治对策。本文针对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的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兽医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乡镇兽医;防治;畜病;对策
对于动物疾病预防和诊疗,多数通过基层兽医站的相关技术人员来进行实施,但我国目前为止在兽医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进而导致相关兽医从业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良莠不齐,一些不合格的兽医人员和非兽医人员在对动物疾病进行诊疗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操作,所使用的器械和兽药等也与国家规定不符,进而导致相关动物诊疗事故出现,不仅会造成群众的财产损失,而且还容易引发相关的动物疫情。对此,需要全面提升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合理采取防治对策,从而更好的防治畜病。
一、乡镇兽医人员预防畜病的对策
(一)强化兽医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乡镇兽医人员在文化素质和诊疗水平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不足,因此需要全面提升兽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预防相关畜病。针对兽医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而言,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全面提升兽医的综合素质。乡镇兽医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通常较低,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开设岗前学习班,组织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兽医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还需要培养基层兽医的责任意识,使其对自身工作职能产生正确认知,严谨负责的开展相关工作。
(二)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畜禽养殖户的疾病预防意识
畜病预防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畜禽养殖户的配合,由于养殖人员自身的疾病防控意识较弱,因此无法有效保障养殖效益。对此,兽医机构人员需要加强畜禽养殖户的疾病防控意识,有效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从而帮助相关养殖人员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正确认识,并能够初步了解相关疾病的表现症状,使畜病诊疗效率得到提升。
(三)加大对畜禽疾病防治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
乡镇兽医人员需要配置相应的医疗器械设备,例如检测仪器、治疗仪器以及相关药物等,同时兽医还需要具有职业兽医医师职称。相关乡镇兽医机构可以到兽医大学对专业大学生进行聘请,从而使乡镇兽医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相关机构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畜病预防知识的培训活动,养殖人员也要参与其中,从而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畜病防治知识。
二、乡镇兽医人员治疗畜病的有效对策
(一)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的许多特点和流行病学相同,不仅具有发病过程和潜伏期,而且还具有许多临床特征的相关症状。因此,相关兽医人员在具体诊疗时需要将其与普通病、中毒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准确进行区分,明确传染病的具体症状,不能在动物发病后便将其作为传染病来进行治疗,而是应该在诊断过程当中科学全面的分析症状,从而对动物是否患上传染病进行明确。由于传染病和普通病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能够准确区分具体病症,不能单纯将群发病看出传染病,在规模饲养中,一旦出现中毒或营养缺乏等现象同样具有群发性的特点。所以,乡镇兽医人员需要在畜病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相关的传染病,从而提升防治水平[1]。
(二)正确实施辨证治疗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相关兽医人员需要准确查明病因,消除致病因素,以此来实现标本兼治,不可盲目下药。
例如,当动物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等相关症状,这是动物发病时相关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具体疾病,因此兽医人员在诊断时需要能够透过表面对问题本质进行分析,并树立起正确的防治观念,加强对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合理分析动物机体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以此来确认具体疾病类型。相关兽医人员在诊断时不能仅是见烧退烧、见泻止泻,这样只是“对症治疗”,可能会掩盖疾病实质,进而导致动物疾病的确诊出现困难。当动物出现腹泻症状后,乡镇兽医人员需要对此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首先腹泻并非正常现象,但可以有效排除动物机体内的毒素,例如一些中毒病、肠炎病以及纠结肛通腹泻等。在此情况下,兽医人员不仅不能对动物进行止泻,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其将体内毒素有效排出,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维持酸碱平衡以及钠钾等离子的平衡,避免动物发生脱水问题。而一旦相关乡镇兽医人员对动物采取了止泻措施,不仅无法治好动物疾病,而且还会导致机体中毒,加重动物病情,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动物死亡。由此可以看出,对症治疗不能盲目进行,而是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在无法准确确认动物疾病时,而其症状表现十分严重,相关兽医人员需要在综合考虑愈后因素和机体整体因素后,合理采取相关的对症治疗方法,确保能够缓解动物症状,减少相关的应激反应。在具体用药后,兽医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三)慎重处方用药
在动物出现发病症状后,一般兽医人员都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在实际治疗过程当中不能够忽视畜禽机体具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相关兽医人员需要结合畜禽的身体状况以及年龄等相关因素来合理用药,同时兽医人员还应认识到药物只能辅助治疗疾病,因此不仅要通过药物来去除致病因素,还应对动物的饲养管理等进行考虑,使应激因素得到有效减少。具体来说,相关饲养人员需要有效控制饲养环境,保持营养平衡,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在对使用药物进行明确后,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相关兽医人员不能采取多药大治的方式,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当药物试验不灵后应对药物进行合理更换。与此同时,兽医人员还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工作,为其开展饲养管理提供帮助,如在动物未生病时禁止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相关药物,同时还需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和卫生工作。在畜病防治方面,兽医人员在专业知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都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相关帮助,从而使养殖户自身的损失得到减少,更好的防止相关畜病发生[3]。
(四)正确全面的治疗
一些症状在发生前,往往相关症状的表现都不明显或会表现出和其他病症十分相似的症状,进而导致兽医人员受到误导,最终出现误诊。例如,当动物机体的体温较高或较低时,有多种疾病的发病基本症状都与其相类似,因此相关兽医人员不能以此来对疾病类型进行断定,而是应该对其发病症状和特征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了解,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在具体出诊时,兽医人员应向相关养殖户询问动物疾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特征,这样可以在诊疗时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在就诊结束后,兽医人员同样要跟踪治疗,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治疗相关动物疾病,同时还能够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充分履行,有效解决相关养殖户的难题。除此之外,相关设计人员在治疗结束后还应归类和整理相关数据,总结动物疾病的治疗经验,从而使自身的治疗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目前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乡镇兽医群体的规模相对较小,虽然可使养殖户的损失得到降低,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而且我国目前兽医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也导致相关兽医人员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此,相关兽医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机会进行有效利用和学习,从而使自身的业务技能得到有效提高,更好地保障相关养殖户的利益,促进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畜病防治现状及防治重点[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2(23):58-59.
[2]周亮.兽医防治畜病的经验分析与讨论[J].今日畜牧兽医,2019,27(12):34.
[3]林建军.乡镇兽医人员防治畜病初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3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