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 张大伟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张大伟 钟云飞
[导读] 摘要:水土流失的出现是人们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所产生的后果,同时水土流失情况是对一个地区水土资源情况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体现。
        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水土流失的出现是人们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所产生的后果,同时水土流失情况是对一个地区水土资源情况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体现。如果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将会对整个地区的水土资源产生严重的破坏力,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进而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本文主要分析水土保持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水土自然环境也是一切万物繁衍生机的重要基础保障,无论是人们还是其他动植物,离开了水土资源,将无法获得生存的保障,一切的文明建设也将变为虚无,为了保证我国发展更为稳定,一定要进一步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面的治理,更好的提高整体的生态环境发展。使得我们的整体社会变得更加的安定和谐。
        1、山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的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水土流失都会给当地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要促进地方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维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山区水土流失会让当地农民失去生存条件,让农业生产难以发展下去,在陡坡、梯田等地方更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一旦生态环境恶化,会频繁地出现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同时,水土流失也会造成河道淤泥,给水利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2、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阻力
        2.1治理技术滞后
        我国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需要有一个衡量监测的技术手段,比如西安清远测控技术就能够通过泥沙量的感应来监控水保生态。但这一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主要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拓展与应用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会影响到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
        2.2群众认识不到位
        虽然政府颁布了较多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但因山地居民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比较多;另一方面群众对治理工作的认识不够统一,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基础问题,具体的活动缺少响应,执法活动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2.3缺少有效投入
        山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但生态环境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单靠政府的财政支出远远不够。虽然这些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强资
        3、对于主要的应用的措施办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3.1对于基础农田建设进行全面的加强
        在针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时候,对于坡地耕地的改造实施,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不断的加强基础农田建设,使得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同时针对旱灾洪灾等情况,我们还要设定出科学合理的坡面水系结构,形成自我保护的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基础实施能够做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农业的全面发展能够打下基坚实的基础,对于农业的生产效益能够进行全面的提高,同时还会表现出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3.2全面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们要对治理区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全面的治理实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基础农田的实用性,为了全面的展现出良好的利用价值,我们还要配备小型水利工程,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和农业产业结构形式进行充分的调整,更好的完善整体的生产环境条件,从根本上对传统方式进行改变,形成广种薄收的良好产业形势,更好地改善了过去农民过于贫困的局面,对于高校集中化的经营管理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3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致富相挂钩
        通过全面的水土流失治理,对于治理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丰富,加快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也会做出重要的改变。此外水土治理更加的完善,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当地经济的增长点,对于全面的脱贫致富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水土流失治理将会与群众脱贫致富息息相关。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和意义。
        3.4加强监督管理中的体系完善工作
        在体系的完善工作中,首先,要健全法规体系,重点对涉及法律执行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内容的完善,还要确定相关的标准内容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工作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并对配套的制度完善补充,使其更具针对性,使整套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职责划分,要重点在制度部门内部的执行中保持一致的要求,以方便完善统一管理。其次,是完善在行政审批体系,在这方面要对无法律依据和不必要的审批环节进行清除,可适当下放审批权限,也要做好严格的管理工作,通过优化审批方式,使得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漏报少报的现象得到制止。在审批过程中上级部门要做好与下级的有效对接工作,并进行工作的指导,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使行政审批信息得到有效公开,还要依法建立相关的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在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确保其具备高效性,要着重强调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保障,以更好地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要保障从省级到村级监督管理人员的有效配置,使整个监督管理体系拥有可靠的支撑。除了增强服务和责任意识外,还要抓住工作的重点,明确监管工作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使各项工作得到细化落实。为使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得到有效配合,可通过以省级单位进行组织培训交流会的形式,让下级工作人员能够更清晰地明确工作要点,还可通过区域实践调研的方式进行培训交流活动的具体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中,严格的执法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工作改进优化中,也要推进执法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可利用卫星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PS、无人机航拍等,进行平台的完善建设,以实现对地表的全面监测和细节变化的动态掌握;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完善,还可通过大数据库的构建,实现随时查询历史记录,除此之外,通过存档和系统录入,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可靠依据;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要确保能够科学实施,使执法更具约束和警示作用。
        3.5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针对在辖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从法律法规的宣传入手。宣传教育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基础工作,更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定期召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做好宣传工作,把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印制成各种小册子或图片进行宣传、在当地广场或其他一些休闲地方设置大屏电视,播放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供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水土保持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辖区群众的水保意识。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水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使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为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力。
        结束语
        虽然我国通过不断的发展自身的实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眼下我们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我们还要给予足够重视,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在更好地避免无谓灾害产生的同时,还会对于农业结构形式还能够做出充分的保护,更好地保障了农业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益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吴晓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8):238-240.
        [2]许绮丽.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考[J].江淮水利科技,2019(4):4,12.
        [3]王瑞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点滴思考[J].山西水利,2019,35(7):44-45
        [4]张正栋.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3):79-83.
        [5]王栋.水土保持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9(3):7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