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濉溪 235151
摘要: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使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显著提升,而在农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小麦成为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而在各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还需考虑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不能盲目开展小麦种植,而影响小麦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借助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可确保小麦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同时,还能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从而带动各地区农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优质栽培技术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较多,一旦忽视对各项影响因素分析,就会对小麦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影响各地区经济水平。对此,还需引起各地区农业部门、种植户重视,依据各地区种植条件,全面实施小麦优质栽培技术,既可以在技术水平方面有显著提升,又能确各地区小麦种植效果、产量、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小麦农作物的全程化管理,避免受不良因素影响,符合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基本要求。
一、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质影响因素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中的本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小麦自身遗传特性,包括:小麦农作物生存率、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沉降指标、面筋弹性等,都会成为小麦品质参考主要内容。那么还需在小麦种植及管理阶段,就能对小麦本质影响因素全面分析,要选择较良好的遗传特性小麦品种,注重小麦农作物成熟期的管理,营造适合的生长条件与环境,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确保小麦良好品质。
(二)生态影响因素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中的生态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到各地区土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结合各地区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确保基础条件符合小麦农作物生长要求,再注重日常管理与防护,从而确保小麦农作物健康生长,避免影响小麦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三)栽培技术影响因素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中的栽培技术影响因素,依据小麦品质不同,需从小麦日常管理角度全面分析,因小麦农作物在各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对各类应用物质需求不同,要合理施肥、灌溉等,最大程度地确保小麦品质[1]。此外,也可从小麦品种特性角度分析,借助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为小麦农作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可影响到小麦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栽培技术水平。
二、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分析
(一)生态合理规划
关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最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注重生态合理规划,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影响因素,要依据种植地区地质条件、自然条件等,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使其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与条件下自然生长,提高小麦农作物生存率,确保优质小麦质量与产量[2]。
(二)种子选择
在生态合理规划环节中,可掌握种植地区的各项条件与影响因素,为种子选择也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在此基础上,由专业化的农业工作人员,选择适合的小麦种子,其中就包括优质的小麦品种,可符合小麦品质提升要求,又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此外,也需从小麦农作物种植角度分析,要重点解决优质小麦供需矛盾,需农业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创新出更多优良小麦品种,依据生态特性、市场需求等,帮助种植户解决种子选择难题,从而影响各地区农业发展。
(三)施肥
施肥工作,主要包括多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施肥都与小麦农作物生长有直接性关系,还需在种植过程中,注重对小麦农作物的管理[3]。
首先,需要在小麦农作物种植前,完成土地深耕处理后,要进行浇水、施肥,目的是确保农作物有足够的基肥营养,使小麦栽培、种植等具有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依据对小麦农作物的日常管理,结合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与营养物质需求,适当施加肥料,可促进小麦农作物快速生长,增强小麦农作物生命力,提高小麦农作物生存力;最后,在小麦农作物生育期,需施加适量氮素,可提高小麦品质、产量、质量等。
(四)种植模式选择
种植模式合理选择,也会对小麦农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等有一定影响,也需在小麦优质栽培环节中引起重视。基于传统化种植模式的条件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种植及发展要求,而对种植模式的合理选择与创新也极其重要,重点解决小麦农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结合目前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情况分析,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种植,均选择“集约型”种植模式,既考虑小麦品质、类型,又会对小麦农产品质量、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便于对优质专用小麦大面积、大批量种植,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范围,满足各领域对小麦农作物的需求。
(五)小麦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在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过程中,小麦管理也极其重要,本文主要从前期管理、拔节期管理、后期管理三方面分析。
前期管理,主要是观察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依据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适当浇水、施肥,确保小麦农作物生存率。
拔节期管理,主要是在小麦农作物生育后期阶段,要依据地质条件、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的时间完成氮肥施加工作。一般情况下,对氮肥施加量控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地质条件、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每平方米施加150-200kg的氮肥,既可以确保小麦在拔节后期快速生长,又能提高小麦品质,突出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及管理重要性。
后期管理,主要是在小麦抽穗到灌浆期间,需要采用喷洒方式,把1%-2%的尿素溶液,喷洒到小麦农作物的叶面上,可确保小麦农产品的定浆性。如果麦地中存在缺磷小麦农作物,还需在此阶段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影响小麦品质。
(六)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除草工作,需在小麦农作物各阶段生长过程中积极开展,既不使小麦农作物受杂草影响丢失水分、营养成分,又能为小麦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依据各地区种植条件与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可选择小麦2-3片真叶、2-3片杂草等条件下,就要积极开展除草工作,避免影响小麦产量、质量、品质[4]。
病虫害防治工作极其重要,也是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过程中主要工作内容,要求管理人员对小麦农作物易发生的病虫害类别全面掌握,要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并承诺防控,制定防控方案与措施,需在病虫害易发期前,就实施防控措施,可抑制病虫害发生率。在此基础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小麦产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本文对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相应分析:本质影响因素、生态影响因素、栽培技术影响因素。依据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内容,还需注重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实施合理性,包括:生态合理规划、种子选择、施肥、种植模式选择、小麦各阶段的管理工作、除草与病虫害防治等,既影响小麦品质、产量、质量,又可确保小麦优质栽培技术水平。同时,还需引起各地区农业部门及工作人员重视,要加大对优质小麦品种研究力度,创新出多种优质小麦品种,对各地区小麦种植、现代化农业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忻.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研讨[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32(17):50-50.
[2]牛清国.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27):199-200.
[3]刘刚.浅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18,3(31):151-151.
[4]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006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48(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