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鱼池灌区服务中心 黑龙江尚志
摘要: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迅速发展。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发展期间,虽然我国水资源广阔,但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并且在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期间,水资源正处于匮乏状态,所以,减少与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对促进农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对于节水灌溉技术来说,主要涉及微灌溉、喷灌溉、步行式灌溉等,以下就这几张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的应用进行就简要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农田;灌溉技术;水利工程
前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水利工程有作为农田发展的一项基本工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农田水力技术的不断更新,日益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在农业发展期间有效控制水资源极为关键,就当前而言,保护与节约水资源就是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切身体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备的维护工作,充分感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财政效益。
1.农田水利中应用水利灌溉技术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规划。
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少,传统的灌溉模式一般为人力管控,人力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各块农田具体的灌溉情况,人也没有能力实时掌握农田各区域的灌溉现状,受这一现状的约束,未能及时掌握农田水利的切实需求。很多先进技术未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导致了严重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当前我国的节水灌溉系统所用的水资源大部分都源自于水库,而由水库到农田又需要运输,这也就造成了灌溉区域水资源的浪费,未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的现象越发显露,不能彻底解决地区缺水的问题。
1.2灌溉方式的选择不合理。
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为喷灌技术,在具体的灌溉期间政府与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还出现盲目使用的现象,传说哪种技术好,就直接使用哪种技术,没有任何的现场调查,这种不当的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力资源的使用率。并且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没有经过一定的实践研究,也未对灌溉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量也没有科学设计,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其需水量以及需水季节有差异,如果对一些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没有合理控制灌溉量,不仅不会增收,还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进而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
1.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现行的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模式仍不脱离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除了防洪、抗旱、水费征收、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有突破外,没有取得新的进展。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大部分工程投入使用后,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是使管理体制陈旧,使水利经济与市场经济无法有机统一。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实施了微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方法,但在农业灌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区,该技术利用率不高。新技术、新设备少,一些新技术、新措施只能起到示范工程的作用,不能相应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和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实现效果,降低了经济效益。
2.促进灌溉技术实施的策略
2.1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当中,要实现农业技术的经济化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保证技术人员可以迅速掌握最新的灌溉技术,进而更新自我的节约用水思维模式。在农田灌溉技术发展期间,需不断增强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平,进而实现农田灌溉技术的更好发展。伴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地质条件复杂,各地水土差异,因此应结合各地的现状,在创建农田水利工程期间,合理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通过应用合理化灌溉技术,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针对经济较为发达资金充裕的地区,需发展多样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不断增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大田粮食种植期间,需采用地面灌溉的技术,这样不仅控制了资金投入,并且还有效提高了水资源使用率,很好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2根据农作物种类不同选择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模式,大多不考虑实际情况,对农产品直接进行大范围的灌溉。而若一直沿用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必定会带来水资源的浪费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依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利用不同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质、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使用计划,针对性的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和玉米,这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水资源,因此在农田灌溉时便可以使用直接灌溉的方式;而蔬菜类的农产品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可使用滴灌技术,而且滴灌节水技术能够与施加肥料过程同步操作,从而有效节省劳作时间。例如,灌溉花生、大豆等农产品时,便应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调整灌溉工作。另外,各地在种植农作物期间,还需适当增加用水量较少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科学安排高用水量的农作物,通过创建完善的农作物种植体系,以提高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应用。总之,根据农作物的种类不同科学的选择灌溉方式,不但能够起到节水效果,还可以减小农业生产的成本,对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加大节水灌溉设施管护力度
农田水利设施大多都处于露天的位置,极易遭受破坏,进而迫使节水灌溉的设施功能受限,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建设。比如大风、降雪等自然灾害都会限制节水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设备管护技术不足,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也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和更换,相关设备得不到定期的维护,节水效果差,从而对农田工程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同时,当前尚未制定出较为全面的灌溉设施管护制度,因此在节水灌溉设施的运转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多种故障,使得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农作物得不到稳定的灌溉。农田水利灌溉的各单位也未确定自身工作任务,各单位分工不科学,严重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过程。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转中,必须强化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维护,这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实际生产情况。在日常的节水设施管护中,应时刻保证各单位均能及时履行各自职责。依据分级的管控手段,落实各单位工作。此外,农田水利灌溉的各部门应以提高供水管理人员的素质为立足点,对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当地政府还可以挑选专业能力过硬的管护者,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实施相应设施管护对策,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转,进而提升节水灌溉设施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3.结语
农田水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条件,想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就需要深入分析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保证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性。所以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小农业生产的成本。因此,应采用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地使用、配置水资源,提升节水效率,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便节水灌溉技术能真正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忠.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智库代,2017(10):281,284.
[2]郑祥明.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8(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