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 朱杰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朱杰
[导读] 摘要:智能化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远程控制与配电网运维管理有机结合的一项技术,优势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是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对人工难以检测的数据的检测,从而使信息的获取更加精确,实现设备稳定运行的目标。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智能化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远程控制与配电网运维管理有机结合的一项技术,优势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是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对人工难以检测的数据的检测,从而使信息的获取更加精确,实现设备稳定运行的目标。文章介绍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配电网运维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网运维信息中的应用举措。
        关键词:变电运维;智能化技术;应用
        1 引言
        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变电运维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难发现,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 变电运维的智能化体系结构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上来看变电运维技术内的智能化技术分为以下三层。(1)过程层。过程层内主要包含变压器设备、断路器设备、电流互感器设备以及隔离开关设备。(2)间隔层。间隔层作为控制层和过程层中二次处理设备,主要包含保护以及监测等各项设备。(3)站控层。站控层作为变电站系统内最高级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主要包含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站控层会控制智能化的设备。例如,操控开关、信息交互以及监控设备等。
        3 变电运维风险
        3.1 变电运行、维护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中,运行与维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运行与维护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能力,两者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变电系统会出现较多突发状况,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科学应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保证变电运维系统的稳定性。
        3.2 变电运维现场作业维护难
        变电运维现场作业中,因为是一体化运行,所以检修难度比较大,对运维人员要求较高,必须定期完成检修工作,制定全面的检修方案。但是整体运维作业方式特殊,要求检验与维护等操作同时完成。但实际同步展开相对较难,不仅会影响到设备运行安全,同时为后期电网运行等带来安全风险。
        3.3 缺乏完善的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体系制度
        电力企业单位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能源性质企业单位,不但关系到国民经济,更关系到国民的工作与生活。目前电力企业单位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若企业单位想要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有一席之地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必须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智能化的设备引入其中,重视对设备技术的管理和维护,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传统的运维体系,不能够较好地满足智能化的需求,运维体系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的探究完善体系,从而适用于变电站运维智能化的需求。
        4 变电运维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 重视智能化变电站巡检工作
        智能化的变电站运维系统内的设备巡检工作环节的质量严重关系到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提升对智能化变电站运维系统的巡检工作,重视运维环节内每一个工作细节,规避出现安全事故。由于智能化变电站所在的地理位置大多数都是偏僻的地方,地质环境相对较为恶劣,经常会遭遇到雷电天气、大风天气等,若是不能够重视对设备的巡检工作环节,就会很难导致变电站设备内出现问题。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若是还在正常的供电就会极易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对此电力企业单位,在正常巡检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巡检的力度,将地区的特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制定出缜密的训练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4.2 在输变电设备状态中的运用
        1)输电设备状态监测。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感知层主要是通过在杆塔以及其他设备上部署相应的传感器、采集装置来收集输电线路中的信息,同时在通过网络将信息输送到数据中心。目前,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已经实现了风偏监测、图像和视频监测以及微气象监测等。对监测来讲,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获得监测的最终结果。输电线路中在线监测感知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供电问题,目前以太阳能供电方式为主,其他机构对高压电磁取电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增强高低温储能能力,对供电工作的模式也要进行优化,增强整个系统中的供电能力。2)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物联网技术支撑着变电设站中的智能化,在实际应用上就应当满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基本要求。且在物联网分层结构中,感知层主要体现在了过程层上,应用层要对应站控层。
        4.3 数据挖掘方法
        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变电站运维大数据,可以从海量运维数据中找出潜在信息,帮助运维人员更有效地评估设备状态。数据挖掘基本流程大致可分为6大模块,分别是业务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和应用改进。业务理解即确定目标和明确分析需求;数据理解即数据收集和数据清洗,其中数据收集所抽取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业务需求,否则所得到的分析结论将会无效化甚至误导化,数据清洗作用为“去噪”和“补全”,剔除原始数据中的坏数据和拟合缺失数据;数据准备即探索数据内部规律和数据转换,如归一化、标准化等;建立模型即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目标,选择全局最优的模型;模型评估即根据评价标准对所建模型的精度、效率和通用性进行客观评估,然后基于评估结果判断所建模型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应用改进即将模型应用于业务实践,切实解决业务需求,挖掘数据的最大价值,同时基于应用情况及时跟踪改进现有模型,以达到模型优化的目标。
        4.4 强化运维人员专业性
        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规避与效率提高,还需要重视一体化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运行效率,打造专业团队,顺利完成一体化管理项目。具有针对性的组织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全面性,尤其是变电设备构造方面,结合构造培训开展模拟训练,如此积累更多专业知识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经验。专业技能训练中,因为理论知识多元化,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无法做到统一,影响专业技能培训质量。结合培训课件的调整,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多组织实战培训环节,以此增加技能操作熟练度。技能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人员责任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如此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专业性。通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及时完善设备管理,真正实现精细化,以此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注重培养检修人员发现缺陷环节的“细心”,跟踪缺陷环节的“耐心”,缺陷验收环节的“精心”,后期分析环节的“恒心”。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运维环节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变电站的水准。相关企业单位必须意识到智能化技术运用在变电运维技术中的关键性,及时地对变电站系统内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查,从而保障变电站内设备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提升企业单位运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磊.智能化技术在变电运维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08):188-189.
        [2] 姚智.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95.
        [3] 张萌.数据挖掘在变电站设备运维中的应用[J].电力大数据,2019,22(11):44-49.
        [4] 于东.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9):54-55+59.
        [5] 秦汉玮.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J].农村电气化,2018(04):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