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信息化集成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林新炽 江伟传 王祥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是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对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工程建设水平。
        中建科工湛江东盛路公租房项目  524033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是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对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工程建设水平。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智慧工地建设的优势以及需求加以阐述,然后就安全信息化集成应用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设需求;信息化集成
        引言
        赤坎区东盛路南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是中建科工承接的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EPC 项目。我司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履约与过程管理高度重视,致力将项目打造成公司应用“智慧工地”的典范及 EPC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标杆项目。通过应用互联网+智慧工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发展目标。
        1.智慧工地建设的优势以及生产安全需求
        1.1智慧工地建设的优势体现
        智慧工地建设是建筑工程领域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智慧工地建设下有着比较多的优势,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1.1全过程统筹管理
        智慧工地建设中在施工管理方面运用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能够对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统筹,各类应用软件以及现场管理结合下,在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下对各施工管理活动进行推进,从而能从整体上提升管理的质量水平,将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目标。智能化工地建设下对现场施工的效率提升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整体上保障了施工活动的顺利推进[1]。
        1.1.2智能化决策优势
        智慧工地建设中对智能化技术的科学应用下,这对保障决策的智能化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将BIM技术加以应用,对建筑模型4D甚至是5D构建,保障了工程的立体化管控,从整体上提升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决策的整体质量。
        1.2智慧工地建设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1.2.1风险的控制
        项目主体为钢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基坑深9米,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支护、降水困难。结构柱、梁、墙板采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占比65%,均采用工厂预制作且规格、种类、数量多,运输量大,吊装量大,高空交叉作业点多,高坠、物体打击等事故风险大。同时本工程位于粤西湛江,台风多发地,每年平均3-4个台风登陆,属于特级防台区域,防台措施难度大。
        如何有效控制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仅依靠传统安全管理手段远远不足,为此项目引进公司智慧工地平台,规划物联网、BIM、仿真、可视化、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有效支持项目管理者提高施工质量平,形成一个以进度为主线、以成本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智能化施工流水作业线。
        1.2.2安全的保障
        其一,人员操作安全。智慧工地建设发展有着现实的需求,如在实名制管理信息需求方面有着鲜明体现,工地建设当中对人员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智慧工地建设能将网络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信息采集的效率大大提升,对人员操作实时定位监控,从整体上提升智慧工地建设的质量[2]。
        其二,施工建设安全。智慧工地建设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需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的发展背景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提升方面有待加强,智慧科技运用对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智慧工地建设的需求还体现在成本管理以及绿色环保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的新需求,通过融入新的技术手段,能提高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的质量,实现绿色环保的施工目标,最大程度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
        2.智慧工地建设安全信息化集成应用
        为能提高智慧工地建设的质量,要注重信息化集成的应用,为建设工程活动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以下措施实施方面要充分重视:
        2.1信息化集成安全管理平台构建
        保障智慧工地建设施工的质量,这就需要从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构建方面加强重视,这是保障信息化集成应用质量的重要举措,从相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中和实际的管理需要相结合,发挥管理平台的优势,从而才能有助于提升建设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3]。该智慧工地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的框架有三个层次,也即:应用层,终端层,平台层。每个层都有着各自的功能,如应用层是核心层,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梳理项目现场业务管理模块以及管理流程,将现场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改造。终端层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现场管理控制.
 
        图1 信息集成平台框架
        2.2创新管理构建完善数据库
        智慧工地加深整合过程中信息化集成应用需要从管理模式的创新方面加强重视,在平台功能模块下进行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发挥数据库的优势作用。结合智慧工地项目类别对各单元科学合理规划,构建专门管理子系统,系统涉及到现场管理标准进行梳理,明确岗位职责以及构建完善数据库,系统分段标准化落实对作业现场进行分区[4]。科学定位管理岗位以及管理部门管理动作,按照工程项目进度对岗位各工作计划派送,保障工作计划能准时下达以及落实监督。现场管理标准要完善,采用PDCA循环监督做好工序以及工艺逻辑关系和管理动作的固化,将移动终端加以科学应用做好信息的整合。
        2.3发挥移动终端的作用
        智慧工地建设当中要注重信息化集成应用的效率提升,将移动终端布局的质量得以有效控制,保障数据和数据库一一对应,通过移动端APP运用集成安全纠察、质量巡检、工序验收、实测实量、形象进度、指令发布六大功能,软件基于云自动实现手机与电脑数据同步,以文档图形的形式在平台中展现,协助生产人员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管理。管理层可随时随地通过网页端进行质量安全问题查看,实现质量安全问题留痕的闭环式管理,做到有据可查,责任到人。
        2.4安全管理中信息化集成
        为能保障工程建设发展的质量,这就需要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集成的作用发挥处理,如在赤坎区东盛路南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五化一课”的模式加以融入。危大工程的管控实现流程化,严把编审关,交底关,实施关,验收关,集成OA系统,实施线上核查审批,将管控措施流程化。安全教育培训实现网格化,要求纵到底,横到边,齐参与,全覆盖,通过将传统教育与VR体验相结合,坚持言传身教,增加虚拟场景的体验,从整体上提升安全教育的质量水平[5]。安全监督检查实现远程化,通过公司一站式巡检平台,远程实施动态检查,更能有效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安全防护实现标准化,对现场整体式防护采用3D建模,打造安全样板体验中心,统一标准实施。安全科技管理能实现可视化,通过智慧工地运用技术平台,集成塔吊防碰撞、视频监控、智能烟感、智能电表、智能水表、自动扬尘喷淋、人员定位等功能,实现安全可视化管理。最后就是要注重安全小黑屋反思课的开展,开启再教育模式,对违章作业人员开展“十项规范、三铁六律、亲情连线”等课程,有助提高安全意识。
        3.结语
        总之,智慧工地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从信息化集成的角度出发进行积极优化设计方案,保障建筑工地建设活动的开展质量,从整体上提升信息化集成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小祺,杨曦.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信息化集成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94-96.
        [2]李辉宇,谢航.信息化集成下的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17):15-17.
        [3]王清.智慧工地应用探索——智能化建造、智慧型管理[J].居舍,2018(35):133.
        [4]张艳超.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信息化集成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5):86-88.
        [5]朱贺,张军,宁文忠,魏树臣,杜佃峰.智慧工地应用探索——智能化建造、智慧型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09):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