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从思维品质走向品质思维 --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肖蕾
[导读] 本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李肖蕾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本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现状分析,以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研究为实施方案,提出运用戏剧手段优化思维品质的四个策略,即通过四类常见教育戏剧范式应用与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儿童从思维品质到品质思维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教育戏剧范式、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研究》是长沙市及岳麓区李肖蕾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首席李肖蕾名师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18CJC096),自2018年7月立项以来,课题以市区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为核心,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影响并辐射到其他城市、区县、学校、师生。课题开展2年来,主要涉及近80人300多教学班级的课堂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教育戏剧教学法,特别是使用教育戏剧范式,对儿童的思维品质培养有极其突出的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一、问题提出:小学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分析
        1.什么是思维品质?
        广义来说,思维品质即思维特质。每个人的不同思维品质反映了其个体思维水平的差异,体现其智力的高低。而就英语学科来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2.英语学科与思维品质
        从英文学习的目标来说,鲁子问教授认为“在外语教育中强化思维能力是国民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之一”。夏谷鸣教授也提出“基于国民关键能力的英文课程包括三大块内容:语言、文化和思维”。而根据进阶版布鲁姆认知模型(图一),英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维训练。无论是低阶思维(LOTS)如识记、理解、应用,还是高阶思维(HOTS)如分析、评价、创造,都是英文学习的心智特征和学习方式。可见“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部分”,既是英文学习的目标,也是英文学习的过程。
        
        图一:The New Version of  Bloom’s Taxonomy
        3.思维品质现状如何?
        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学校为学生所能做的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近年来,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及主要内容。而在日常一线教学时,我们却可以常常看到以下现象:
        ?听:学生缺乏聆听艺术的训练与技巧习得,在听说或讨论任务中关注答案胜过问题本身,缺乏提问意识或能力不强,也缺乏发展对话的能力;
        ?说: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英文表达汉语化、缺乏“语感”。
        ?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多进行的是表象信息的碎片化处理,如找符号,找关键信息等,但缺乏整体认知。
        ?写: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僵化的“句型”套用,但有的时候,教师的出题立意、学生的审题和表达方式等环节存在谬误;忽视了动态的语言规则体系。
        ?演:学生在表演中只单纯模仿,没有自主表现;语言表达习惯于机械背诵,忽略语言运用的情景;观点态度比较狭隘,缺乏维度和深度。
        ?教: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仅仅”围绕兴趣开展,课堂氛围热热闹闹,但对教学活动是否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关心或并不确定。
        ?学:学生聚焦语言知识学习胜过语言技能习得,很多时候,甚至不清楚语言习得目标。
        ?评:家长习惯于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习得效果的工具,而没有关注或发现儿童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阶梯提升态势。
        可见,在一线课堂中,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一部分老师虽有意识地培养,但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落实。那么,要设计出既小学生语言水平,又要发展他们思维品质的活动,对每个从事一线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老师们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
        二、实施方案: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研究
        1.必要性
        近年来,新的朝向学生终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引发一线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改革。而基于英语课堂现实的需要,需要有的新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推陈出新。教育戏剧的出现,为英语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其全人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案。另外,基于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所有的从教者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的克服现实的不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和贯彻我国教育部“立德树人”育人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英语课中遇见自己、发挥所长、喜欢学习并有持久力。
        2.实操性
        根据前期问卷分析,结合我市小学英语课程开课的未来走向,我们将“小学英语”范围主要聚焦小学阶段的三至六年级。分为一段(中年级)、二段(高年级)。考虑各英语特色校、实验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及学生社团发展的关注及需要,还有预备阶段(低年级)。一共三层次实践完成。其具体研究路径表参见如下:(表一)

        表一:2019下 《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研究》研究路径表
        三、经验回顾:运用戏剧手段优化思维品质策略
        那么,结合大量的一线时间经验,伴随理论学习基础的提升、专家指导等,我们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策略化的应用教育戏剧范式手段,在培养并提升儿童思维品质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1.运用创设情境类戏剧范式,问题引领,拓宽思维的广度
        过梳理,我们采用常见的建立情境活动类范式有:生活圈子、巡回演出、集体角色、集体绘画、建构空间、日记信札、游戏、导游观光、画图、见物如人、墙上角色、模拟实况、声效陪衬、定格、涟漪、线索材料、良心胡同等。将其运用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问导思;在活动中,减少问题预设,适度留白。着重培养学生品质思维一:思维的“发散性”。
        以小学《新标准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It didn’t become gold. ”《它没有变出金子》一课为例,语篇故事源于中国经典童话故事《神笔马良》。授课时,教师首先采用戏剧游戏“节奏步行”,让学生们通过听、看,肢体表达,复习已学形容词的形、音、意。这样将身心全部做好迎接新课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孩子们的自主表达,链接了过去与现在的语言知识,连贯了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经验。将词语呈现出更加丰富而自主的表达。之后的新授环节,让学生基于信息初步预测图书内容“Do you like the paintbrush? And why?”。然后,教师再带着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和学生已有知识判断所推测信息的准确性,学习巩固词句,并进一步关注内容的走向和情节发展,形成对事件或人物的新概念,引发儿童思考“Why didn’t the magic paintbrush help the bad man?”这样带有思辨性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培养发散性的儿童思维。最后,在意群阅读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一方面,朗读、复述和角色表演故事,提升阅读乐趣并作为阅读效能检测手段;另一方面,在角色扮演中,深度体会角色感受,建立儿童同理心的基础上,开展两难问题“The bad man’s mum was ill, would Maliang help her?”引发学生思考,“马良是否帮助坏人的妈妈?”这无疑又给学生设定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通过“Conscience Alley良心巷/良心胡同”范式的使用,要求学生面对面排成两行,代表相反的立场。剧中的主角,走过两行人中间的小巷,每当经过一堆学生时,两位学生分别说出一句话,去影响、说服那个角色,做出合乎自己一方看法的决定。孩子们的理由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孩子们在不断感知马良与坏人的冲突中,在同理心的作用下,孩子们学会站位思考,英语表达积极发散,从而达成文化意识中的“多元认知”、“和而不同”。
        2.运用诗化反思类戏剧范式,审辨创新,提升思维的深度
        我们通过诗化活动范式以及反思活动范式:集体朗诵、立体人物、目击证人、集体雕塑、请你听我说、重要时刻、真实时刻、讲故事、人际空间、观点与角度、谁是谁非、长城、自圆其说、思绪追踪、内心斗争、墙上有耳等,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思维。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审辨他人,也不断地反思、重塑自我。无论是从事实分析到理性判断,孩子们在项目化的任务活动中,不固化结论、并不断突破思维的边界。
        以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选读文章:Reading for Pleasure: Hats and Monkeys. 《趣味阅读:猴子与帽子》一课为例,本故事改编于经典儿童故事,讲述了一个卖帽子的小贩遇到一群猴子,小贩的帽子被猴子拿走后,是如何急中生智顺利地拿回自己的帽子的故事。教师首先通过戏剧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听、看,肢体表达,复习动物名称及动词短语。链接了旧知与儿童经验,提升儿童情感投入水平的同时,回顾语言知识,为思维发展提供可能。然后,通过戏剧范式(“Teacher-in-Role”教师入戏、“Story Whoosh 故事棒”)情境代入,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观察、思考中,习得新词新句,识别与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与分析文本知识,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其思维的深度。最后,通过即兴角色表演(Role Play)故事再现。在多维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团队合作,建构、再造,个性表达,以演促说、促写。完成故事续写创编,或称二次剧本创作。正如培根所言:“Writing makes an extra man.”写作提升可以使学生的口头思念能力更精准、更有条理。而孩子们写作后的交流与分享,则彻底开阔了视野,将思维的创造性得以体现。常见的儿童戏剧读写作品如:图配句、四格漫画、连环画、绘本故事创作等。
        3.运用叙事综合类戏剧范式,语用锻炼,增进思维的速度
        课堂中,我们常采用叙事性活动教育戏剧范式:生命中一天、重要事件、焦点人物、访问/盘问(质询)、专家的外衣、会议、场外音、偷听、新闻报道、接力角色、教师入戏、电话/无线电对话、时间线等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培养学生品质思维高速性。
        这里的思维速度,一方面是指逻辑思维的速度。即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思考方式,快速找到关键问题并给予重点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指英文思维的速度。即基于文化和情景理解进行音义转化的速度。当学生在进行英文表达时,接近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儿童自然表达的程度,而非,一直进行中英互译。
        在每次英语戏剧课堂热身环节,采用戏剧游戏的活动中,孩子们具身参与,快速且自由自主地表达单词、短语与句子;在课堂营造的特有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脱口而出“OK. Let’s go. Come on. Opps. Ouch…”等生活用语与对白语句。一次次的语流语速提升,充分展示了思维的高速性。
        4. 结合戏剧评价,科学反馈,激发情感,关注思维的温度
        以湘少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8 Look at the T-shirts. 为例。戏剧课堂故事线为化妆晚会,孩子们在任务中从为自己选择着装(服装词语及目标语句Look at...I like...短句表达)到选择动物面具(短句及句群巩固表达),最后由绘本故事引出本堂课的戏剧冲突,恐龙的到来,借助戏剧范式“思绪追踪”,孩子们就是否让恐龙参加化妆舞会开展了基于思维的表达。孩子们愿意接纳恐龙参与大家的派对,给与出的理由是“Today is its birthday”以及“Dinosaur is cute.”角色体验下同理心使得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成长型的、是正向的,体现了品质思维的“情感态度”。
        总之,在我们的戏剧课堂中,我们通过四种常见类型,即建立类行动、诗意化行动、叙述性行动、反思类行动的教育戏剧范式的运用,问题引领,审辨创新,听说读写玩演,科学反馈,激发情感,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和温度。从戏剧游戏到戏剧范式,再到即兴表演,一步步在英语课堂中,实现并培养与发展儿童思维品质,从思维品质(quality of thinking) 走向品质思维(quality thinking)。使其更全面、更敏捷、更有序和富有创造力、更具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乔纳森·尼兰兹、东尼·古德著,舒志义等译.建构戏剧:戏剧教学策略70式[M].台北:台北市成长基金会,2005
        [3]林玫君.儿重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李静纯.中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指南[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
        
项目格式: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XJK18CJC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