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营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实验学习,大多数集中在生物物理和化学这三科上,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时候,既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也要锻炼将课本上的知识化为实用的能力。实验作为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学科实践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课本知识,培养实践精神是很有效的。实验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利用到实验中,从而验证理论是否正确。这就从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学到知识后的求实精神,所以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利用实验;参与程度;知识理解;实践能力;学习状态;提高氛围
相对于文科学科来说,理科学科需要实践的东西更多。由于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所以实践对于学习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进行学习的时候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去,使理论真正变成实际,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来说,将实验与课本学习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帮助。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导权往往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上课的模式大多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参与度不高,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消极的情绪,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就可以正确地利用课上实验。课上实验本来是学生自行动手操作,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操作,能够更加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能够将自己的操作融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就是利用课上实验,使学生能够真正动手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听教师讲课,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这一节课的时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生观察生物体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生物体结构的内部学习。这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关于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实验观察作业,在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上实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在这样的实验课上学生能够学到如何操控显微镜进行细胞内部结构的观察,也能够学到如何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体的绘制。这就在课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日后在课上进行生物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通过在课上进行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
二、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生物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会接触到许多从前没有接触到的概念,这对他们知识的理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应当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验作为生物课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深层理解的。由于实验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体现出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所以,利用实验来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巩固,是使他们印象深刻和理解深刻的重要办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花的结构与类型”这一堂课的时候,由于花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进行记忆和背诵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所以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辅助记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于花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分发花的素材,学生通过切割,观察和绘制来充分感受花的结构,从而能够对花的结构产生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就达到了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辅助记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和记忆水平。
三、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利用一些理论进行实践创造,所以学习生物最重要的能力是进行应用,那么实验作为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转化为现实实际的,所以说实验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会成为一纸空谈,而是真正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时候,这一节课的课本上的主要实验室观察花生与玉米的种子,教师可以在实验室给学生准备好花生与玉米的种子实验体和齐全的实验道具,再通过示范给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种子解剖和绘制平面图。学生在听完讲解以后再进行个人操作和实验,教师在教室内可以进行巡视查看,帮助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正确的种子解剖图,完成正确的课堂实验步骤,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于是自主完成的,教师参与的程度很低,所以能够大大锻炼学生的能力,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四、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上很容易出现走神和跑神的现象,不利于课堂内容的持续进行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进入,所以在生物课上进行实验,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形成课堂学习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也更愿意进行动手实践,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的时候,注意力是完全集中在实践内容上的,这就使学生进入了一个高效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集中程度,最终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提高生物这门课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节的时候,由于蒸腾作用的表现不是非常明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理解的情况,所以就需要以实验来辅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一节中的实验室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在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来学习蒸腾作用对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进行生物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调查水平,实验的进行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这一章节的内容学习状态。
五、提高课堂学习生物氛围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课上仅仅进行课本理论学习,是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在课本上会出现非常多的实验,这些实验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进行科学探究的,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就直接验证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会在进行实验后产生满足情绪,这就是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上能够专心地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明显,人的肉眼无法明显观察出来,所以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来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通过分组实验时,每一组的实验结果都有一个比较,学生通过与其他组员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自己实验室所犯的错误,完善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实验精确度。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沉浸到实验中,得到了实验结果,这就在课上形成了生物学探究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实验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学习和研究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初中生物等课堂上正确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关注度,使生物学科能够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何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34)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