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山
福建省惠安县净峰中学,福建省泉州市,362142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核心素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的融入社会。本文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为例,对培育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生提升政治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政治核心素养
在政治核心素养的影响下,能够使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变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进行中学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实现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释放,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合力效应,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成为唯一课堂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主要强调学生在价值观上要与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四方面内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方向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形式,能够在合作中,通过对政治观点的讨论辨析,让学生真正认可和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的形式,安排每组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如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经过资料搜集——小组整合——上台展示,各个小组可以从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搜集和整合,最终形成丰富和直观的材料,并在台上展示。整个搜集材料、陈述成果的过程即是学生认同感形成的过程,不仅达到了掌握政治课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政治课程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坚定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其次,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闻播报及点评也是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的方法。在常规教学课堂上,每周都安排一个小组搜集本周新闻并在课堂上播报,并选择个别新闻进行点评,先由组内成员点评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在搜集新闻、播报新闻、听新闻、评新闻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国家大事和政策走向,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加认同治国理念,坚定拥护党的领导。
(二)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初中生尚未成年,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觉得非此即彼,极易走向极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正是当务之急,也是形成科学精神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内探究、辩论来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让不同的观点在辩论中交锋碰撞,达到去伪存真,越辨越明的效果。
逐渐让学生认可并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一切事物,从而奠定下科学精神的基石。如关于经济全球化利与弊的讨论、政治多极化利与弊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要坚持运用辩证法的看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剖析与探究,开展辨证思考的重要途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法制意识
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2]。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主要是通过强化小组合作的规则意识和案例教学来实现。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需要每个人各尽其职、协作合力才能完成,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安排,任何一个成员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这不仅需要合理安排成员的角色和任务,更需要强化合作的规则。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小组评比的过程中,规则意识一次次被强化,逐渐内化为遵守规则的潜意识。这就为法治意识的树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政治课的许多内容都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例如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和《4.2凝聚法治共识》这两课内容,需要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厉行法治的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找相关涉法案例。让各小组的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其不仅受到法制意识的熏陶,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
(四)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育的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学生顾全大局,主动为国家和集体服务,有序参与政治,有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和担当。[3]。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并非自发自生,需要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首先,初中政治课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如课堂讨论、集体成果展示等方式,不断地强化集体意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参与感,并且在小组获胜或者落后时,明白集体与个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让学生体验应该参与、能够参与、怎么参与的过程。这样就锻炼了学生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会行为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履行政治责任的基本素质。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布置活动任务,小组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实践活动。如服务社区的志愿者行动、探望孤寡老人并帮做力所能及的事、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外出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每次活动都要求要有活动小结并在各小组中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担当公共责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成为政治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也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组织策略和评价机制。这一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政治核心素养的达成。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形态而言都是沧海一粟,还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在课堂上更多的创新性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合作学习模式更加系统化,让核心素养的培育更为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陈霞.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载体[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1):57-59.
[2]郭霄鹏,霍登煌.诱思探究及其教学应用——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1):4-8.
[3]陈式华.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