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
荆门市楚天学校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关键性任务。在明确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自身发展情况,结合正确的读图能力培养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从初中地理课堂出发,探寻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新学科,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教师利用好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并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地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也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积极开展地理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以思维的发展面对地理的学习,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思维。初中地理的教学强调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其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一直与地图打交道,不仅理论知识离不开地图的支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还要以较强的读图能力进行分析。
一、地图对于地理教学的意义
第一,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先行者,在初中的地理教材中,对于地图知识进行了系统化的讲解,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充分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中哦地图。可以说,在初一就对地图进行专项分析与研究,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降低许多难度。第二,地图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地理教师。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已经淘汰,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中获取地理知识,并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而这时,地图就可以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依据与学习资源。读懂地图、懂得如何运用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方式,地图可以在无形之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第三,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催化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会被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空间性等交叉性特点困扰,地图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借助具体而形象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第四,地图的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地理学习而言,地理事物的规律是根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借助联结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纽带,启发学生认识地图知识,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并探究地理规律。
二、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途径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利用正确的引导与指点,促进学生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识图意识。采取较为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解地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特殊符号;合理布置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让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借助网络学习资源,整理好地理知识的不同呈现方式,加强学生对地图的了解兴趣,提高学生读图的积极性。
(一)深化学生对图例的印象,做好基本常识解析
地图可以诠释地理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上,就需要为学生讲解地图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掌握观察地图的技巧。在教学中,为深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将读图知识编辑成顺口溜的形式,加大对地图的分析力度,根据地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等顺口溜,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在学习省级行政单位时可通过背诵顺口溜的方式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题目“‘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与‘河’分别指的哪个湖和哪条河?”,学生就可以联想到湖北和湖南的位置,河北与河南的位置,并明确‘湖’指代洞庭湖,‘河’指代黄河。
(二)合理布置读图学习任务,加强读图能力训练
学生学习地图,并在解析地图的过程中学会灵活应用,需要不断的练习,而地图中的山川河流、行政划分、领土范围等知识都需要学生牢牢记住,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记忆和理解的问题产生质疑与困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可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教师可根据地图的难易程度合理选择,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地图的地形特征。
例如,在学习“地形和地势”这部分的学习中,课本中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地形的分布,其中包括高原、盆地与平原,但课本展示的图片是平面的,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则为立体的。结合教学所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本中的图2.2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了解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特征以及其海拔,促进学生借助地图归纳出高原、盆地与平原的地理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用不同的实物形象化的展示其中一种高原、盆地与平原,让学生对地势落差产生直观的认识,实现了通过动手实践弥补地理知识的抽象性。
(三)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加强读图教学效果
动态性的演示型课件,教学情境的充分创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促进学生将学习目光放在地图上。在当前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上高频出现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内容合理选择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大班授课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促进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方法趋于一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地图,能够活跃读图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教师针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带领学生一同了解自然环境对地方特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学会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教师可立足于该区域位置的特点以及文化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提供一定的支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图,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与教师展示的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因黄土高原位于北方地区,教师展示北方地区的整个地图,促进学生根据地图找准其中黄土高原所在的位置,借助图片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借此,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为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打好基础。比如,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这一问题的分析,教师可借助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接看到水土流失,并对水土流失产生足够的重视,促进学生借助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从降水、植被、土壤、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的形成原因。
总之,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来说,其不仅需要教师注意到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还应该为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地图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图例基础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地图的分析能力,借助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对地图的分析与研究充满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合理设置读图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练习;适时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理解和探究地图提供更多的途径,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青.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1(24):151.
[2]杜爱娟.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12):83.
[3]李伙妹.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路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