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满兰
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共同关注。个性化阅读需要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落实,需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究。因此,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自读自悟,展开个性化探究;阅读期待,进入深度阅读;尊重差异,提供个性展示机会四方面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效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借助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将学生引入到深度阅读中,不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敢于阅读,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和解疑能力,才能在增强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他们引入到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对其产生探索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为学生寻找相关素材,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阅读中,并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且能够在主动阅读中产生个性化的认知和感悟。所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认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以《秋天的雨》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秋天美景,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非常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上课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些与秋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想一想秋天的雨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了秋雨的情境之中。之后,我询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秋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自主阅读,并鼓励大家在阅读中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并总结理由。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邀请了几位学生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进一步提高了个性化阅读意识与能力。
二、自读自悟,展开个性化探究。
自读自悟是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感悟,重视学生主体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章不仅难度适中,且能够完美契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或安排阅读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自读自悟,并鼓励大家在阅读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促使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探究,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独特感悟。借助这一个性化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前期的预习任务,还能够对课文产生深度探索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金色的草地》的教学过程为例,该课描述了主人公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并解释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为了引领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探究,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所以,在上课后,我先向学生播放了几个蒲公英盛开时的视频,之后要求学生对该课展开自主阅读和体悟,并思考几个问题,如: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你所喜欢的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向学生指明了阅读的目的,更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整体方向。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了彼此的阅读感悟,从而使大家在思维碰撞与融合中对该课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并真切感受到了课文中所传达出的“草地玩乐”的欢快以及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期待,进入深度阅读。
阅读期待是在阅读前对阅读的内容和情景进行设想,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具目的性,还能够促使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中,从而对阅读产生个性化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阅读相关知识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他们的阅读期待也会有所不同。从学生的阅读期待上,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知识水平,还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进行期待,并根据阅读期待展开个性化阅读,从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以《海底世界》的教学过程为例,上课后,我询问大家知不知道大海有多深?知不知道海底有什么?借助这一前期的引导和讨论,学生逐渐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期待。之后,我要求学生对该课展开初步阅读,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疑问,是否想在阅读中得到解答,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了深度阅读中。之后,我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了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并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一期间,有的学生指出自己之前不知道海底有那么多神奇的生物和植物;有的学生指出自己在海洋馆看过更多的海洋生物,并说出了一些生物的特点;还有的学生表明自己想在长大后探索海底的愿望。显然,在阅读期待的引领下,学生不仅产生了探索欲望,更在阅读中展开了深度的学习,进而促进了个性化阅读质量的提升。
四、尊重差异,提供个性展示机会。
要想轻松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如此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所喜欢的阅读类型也会有所区别,教师不应该过于干涉学生的阅读选择,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展开阅读拓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发挥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优势,教师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留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如此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解放。
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阅读机会和展示机会,我借助日常的交往和交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调查,并将其制成了一个小型的档案。在这一基础上,我经常根据所了解的内容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用以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所以,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将阅读材料打印好分发给了大家。材料中既有寓言故事、叙事故事,还包括一些简单的小散文。在学生拿到相应的阅读材料后,我一方面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展开阅读,一方面鼓励学生尝试去了解其他阅读材料。在最后阶段,我邀请大家对自己所阅读的篇目进行分享,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在个性化展示中进一步提高了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深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所以,教师要重视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闻丽芬.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4(52):385-386;
[2]杨天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97;
[3]刘明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