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230601
摘要 作业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线索及指导,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巩固个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因此,作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发挥课外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利用作业来进行有效的补充及完善。始终坚持基础性、联系性、探究性的教育原则,丰富作业布置的形式,更好的体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原则;具体策略
一、引言
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闪光之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以作业为重要的依据。通过对作业的直观分析以及研究,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需要关注作业设计工作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对教学实际的分析以及简单论述,明确具体的设计原则以及布置要求。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及维度,掌握作业教学的重要策略。
二、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无视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主要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教师需要始终坚持这一重要的教育目标。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将数学作业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有的教师无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所布置的作业无法紧扣教学内容难以真正的实现环环相扣。学生的基础知识无法得到巩固,因此难以充分的彰显了小学数学的作业功效以及价值,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二)无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对于数学这样的理科来说,学生思维训练工作力不可少。这门课程十分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是,教师直接跳过了这一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转化及知识迁移,仍然机械地按照简单的作业设计。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任务。无法体现数学练习的针对性以及思维训练的重要价值。
(三)没有及时批阅和评价作业
要想体现有效性作业,教师需要注重及时的反馈。当学生交上作业之后,教师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批阅和评价。然后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客观的认知。这一点有助于作业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作用的有效体现,但是教师没有及时的批阅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往往过于注重对教学进度的追赶,没有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因此,作业教学的效率大大折扣。
三、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原则及具体策略
首先,数学有效性作业需要以基础性为依据。基础性要求教师关注浅层次的理论知识说教,这一点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点。有的教师完全摒弃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认为这一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黑板板书和简单的理论说教必非一无是处,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布置有效性作业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对这一教育环节的分析。其次教师需要注重逐层性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收获,分析学生在不同单元测试中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层次化发展要求,确保循序渐进,实现前后对照。最后,教师需要以探究性的作业布置原则来指导学生。
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摸得着,适当提升作业设计的难度。
四、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紧扣教学内容
紧扣教学内容主要是指的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着眼于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应以及运用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中的知识架构以及认知能力。这一点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需要以这一部分的核心知识为依据。确保所布置的作业与核心知识紧密相连,更好的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学生的基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上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个人的学习能动性高涨。
(二)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练习
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有这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其中,学生思维发展必不可少。教师需要适当加大对思维训练的投入及支持力度,借助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灵活性较强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会让学生变得更加的主动。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积的变化》时,教师节可以选择一类题目来进行分析。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求解及研究。加深学生对表面及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认知及理解,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转化最为重要。这一点离不开学生的基础实践以及教师的思想辅导。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作业的合理布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个人思维的机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能动性和出发点有所区别,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层次性以及个性化。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打破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不同知识点所包含的各类要素进行研究。让学生始终坚持新颖的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方式,主动的向前迈一步。在主动分析以及自主领悟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三)及时批阅评价作业训练
有效性作业的要求比较高,除了需要遵循前期的设计原则之外,还需要了解现代化教育策略的分析。其中作业批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促进后期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在开展针对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注重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划分。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进一步的提升作业教学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肯定评价有助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完成作业批改之后,教师需要适当的鼓励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着眼于启蒙阶段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形成的轨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重新调整作业批改以及评价的方式,全面提升作业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以及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之下实现举一反三。
五、结语
在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对策。关注对简单教育经验的总结及分析,灵活把握数学知识。利用形式新颖的作业设计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认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着重创新教学思路,完善整体的教育教学框架。
参考文献
[1]廖兴坤.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S1).
[2]张会珍.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 2020, 000(002):P.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