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课堂构建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覃琪 黄超颖
[导读]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覃琪 黄超颖
        湖北省钟祥市承天小学 湖北省钟祥市大柴湖实验小学
        湖北 钟祥 431931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如果教师能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会逐步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整个课堂氛围也会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在进行自主探究性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意识到构建探究性教学课堂的积极作用,全面掌握探究性课堂的具体内涵,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进而更加高效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分析
        (一)合作交流性
        探究性教学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而是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探究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合作交流性,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既有师生合作也有生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在进行合作交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自主创新性
        探究性教学除了具备合作交流性以外,还具备自主创新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盲目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出民主平等的特点。但是探究性教学则能将民主和平等的特点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大胆的创新和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也不用教师督促就能自主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探究创造性
        探究性教学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探究创造性,由于数学知识点大多都较为抽象,对于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定律的内在含义,这不利于学生灵活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利用,同时也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积极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则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散,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且会热衷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剖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加高效的开展探究性教学,首先应该设定合理的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过多的限制,要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让学生自主性的对问题进行剖析。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语言的应用,要尽可能采用一些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设定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有何区别?如何利用正方体的面积公式来对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可以拿出相应的学习工具,然后将两个面积公式列到黑板上,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测量的方式来对公式进行推到,并且掌握两个公式之间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两个公式,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结合实际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即使不用教师督促,学生也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引导来让学生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例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小红和小明星期天的时候需要去郊游,小红带了3个苹果4个香蕉,小明带了1个西瓜2个梨,如何对水果进行分配才能让两个人获得的东西一样多呢?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对分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到相关知识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优化完善评价体系
        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原有的教学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评价方式枯燥乏味,很难真正发挥出教学评价的积极意义。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评价,对原有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创新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主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自主探究性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吉.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J].科普童话,2018(34):100.
[2]刘莉.构建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