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隋少敏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是新课改实施后的主要教学方向

        隋少敏
        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257086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是新课改实施后的主要教学方向,是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物理认知、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紧扣核心内容实施教学;强化实验探究能力,铸造学生终身受益的品格;借力问题解决过程,学习运用物理思想方法;紧扣现代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前言:
        初中时期的物理科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性地接受物理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将有效的帮助学生后续学习深层次物理知识。初中生在物理学科上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近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而随着近些年初中物理实践探究,教师纷纷提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新方法,并一直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紧扣核心内容实施教学
        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只有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以教材核心物理内容为依据,为学生创设面对未知的“原始”的问题情境,这些原始问题可以是课堂生成的,也可以来自生产生活现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尝试用各种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研究问题”,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发展能力,这样不仅学会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加强实验探究能力,铸造学生终身受益品格
        初中物理是科学教育的关键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它综合反映了人类在探索大自然、探索世界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不仅含有探索已知和未知知识经历,而且还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科教育教学,深入挖掘物理学内在的科学价值,理解物理学蕴含的教育意义,以学科知识为学习活动载体,通过创造探究情境、建立核心观念、学习科学的方法、使用方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精神等物理学习过程。这些都是学生享用终身的良好品格,但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解析和实验探究与证实中,感悟物理思维和探究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物理学科态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


三、借力问题解决过程,学习运用物理思想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主动给予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科学应用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比如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的教学中,在教材“伏安法”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习的进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电流表坏了,再给一个电阻箱,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怎样才能完成这个实验?然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电路图,让学生明确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怎么知道小灯泡亮不亮?需要对哪些元件进行测试?怎么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这些问题的解决,使用了科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方法:如转换思想、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以及反思与评价的方法等。而如果教师再次改变实验条件,提供的是滑动变阻器和单刀开关,该如何测量?如果换成定值电阻和单刀双掷开关,又该如何测量?如果是电压表坏了,情况又如何?“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这个问题的变化形态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从不同方面、多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传授学生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
四、紧扣现代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须注重和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提高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同时,也要形成一份社社会责任感。为此,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对身边生活世界的细微观察和积极关注,把握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交叉点,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时代发展,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体验物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综合社会活动“调查家庭生活能源利用现状及建议”。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家庭主要能源的消费构造、节能方法这些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首先,学生对日常消耗的主要能源进行分类,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家用汽车的耗油量,后面是家用电器的用电量、管道天然气,少数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也是新能源的一种;其次,调查家庭中已经使用了哪些节能环保产品,如LED节能灯,能效l级、2级的家用电器等;再看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节能方面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是否让电视机通电待机,调节空调温度的高低等;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在开展调查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讨论评估,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法和建议。这样将物理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问题紧紧相连,实现物理知识与实际融合,展现了物理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为能源使用提出更好的方案,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契合,进而完成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有效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指名教育教学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学会探究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世哲.浅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8,(17):129.
[2] 王延鑫.核心素养理念下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36(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