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瑛
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 312500
中华民族伟大的先人----孔子,学识博大精深,致力于教学,终其一生,得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如果孔老先生生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优质的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将会培养出多少的人才,我们的民族将是何等的辉煌!在现今,“互联网”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伟大力量,各行各业,都在借助网络的手段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界也激起了千层浪,有了“互联网”的帮助,教育如虎添翼,给教育界打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形势下,这种教学模式保障了全国师生的生命健康,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力,降低了疫情对学业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亲子感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互联网+教育”在一线教学活动上的巨大作用体现为:给学生一个公平的起点;给教师培训一个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解决长久以来的“工学矛盾”;给家校联系架起一座连心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公平教育;家校联系
一、“互联网+教育”践行“公平教育”的基本国策
“互联网+教育”给学生一个均衡的起点,努力做到公平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对公平教育要求的日益增长,践行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同在蓝天下,共享好教育”的理想教育,实现同步上课,同步写作,同步辅导,是贫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同时受到优质的课堂教学,互联网技术以其无形的巨手,展示它独特的开放性,共享性,克服山高路远,时间限制,全面辐射到每个孩子心灵,推动着教育的均衡,实践着教育的灵魂。我们学校地处柯桥区平水镇南部山区,主要有平水镇中心小学和下面的四所完小组成,四所完小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师资不足,好在网络全覆盖,利用这个优势,我们设计和王化小学进行远程同步开课活动,活动主题围绕三年级《稍复杂的组合问题》的教学内容全面展开。
课前,主教教师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的理念,把所有资源,如:足球对抗赛的双方比拼图片,人与人之间的握手图片,双方打电话的图片等跨时空的组合在一个课件ppt上,再把这个PPT输入学生们的电脑端,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电脑与上课的老师进行互动,这种实时的教与学的上课方式,给学生们一种亲力亲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被老师关注的“幸福感”,课堂上学生们信心大增,无障碍的沟通模式,让孩子们体验到我就是课堂小主人的“成就感”,使他们忘记了自己身处偏远山区,感觉我就是镇校学生,我们同拜一人师,同上一堂课,课堂表现格外精彩。
本节课教案预设中,我还给学生“私人定制”学生们个性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求知的发展需求也参差不齐,在课前,基于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我会在配套作业知识点的设计上做到难易结合,以闯关模式,让孩子们步步为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恰到好处。
如在《稍复杂的组合问题》这堂课上,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人人通关:取下面2枚硬币,取出的钱的总数共有哪几种情况?(每次每个硬币只能取一次)
我来闯关:取下面3枚硬币,取出的钱的总数共有哪几种情况?(每次每个硬币只能取一次)
挑战难关:任意取下面的硬币,取出的钱的总数共有哪几种情况?(每次每个硬币只能取一次)
通过上面三道题目的设置,我能够全面掌握所以学生在这堂课中对本次教学过程的接受程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定制性,教学重难点明确,学生人人参与,教学目标逐步实现。
二、“互联网+教育”可以化解“工学矛盾”
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私人定制”不光能选拔人才,还能顾全大局,不会出现传统课堂中,因为有些孩子作业完成的比较慢影响课堂的进程,耽误思维敏捷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吃不饱”,也不会因为学生思维较快,课堂进程跳跃性太强,而打击到一部分解题思路较慢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的“难消化”。课堂上学生各自为营,挑战自我,教师通过电脑主机回收学生完成的作业,答题情况一目了然,边收集边教学,学生的学情教师心中有数。
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在一线课堂上能对学生做到相对公平,因材施教,给学生带去福音,在教师培训方面,网络的优势体现的更为突出。
2020年,我参加了“柯桥区同步课堂骨干教师培训班”。受到疫情的影响,这次培训改为网络培训,颠覆了以前工作时间为了给自己充电,不得已调动学校教学任务,三天两头赶培训的尴尬场面,自然而然解决了“工学矛盾”,让工作学习变得井然有序。在本次“同步课堂培训班”中,我们班的导师丁革建教授在培训之前,就把各地的优秀课例放入培训小群中,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可以提前观看学习。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柯桥区实验小学陈飞琴老师执教的一个课例 《石灰吟》,这堂课,我是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用手机看完的,不光打发了堵车的无奈,还节省了工作时间,那天刚好学校课程安排较满,又要上课,又要听课学习,无暇分身,正好这样的培训形式帮助了我,网络无论地点,不限时间,随时学习,及时发表自己的听课有感,还有专家的远程诊课,随时随地有空就学,让充电学习变得更加便利。
三、“互联网+教育”架起家校沟通的“连心桥”
“互联网+教育”除了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培训带来便利,也给家校联系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疫情期间,我执教的三(2)班有一个学生孙雨涵,家在湖北疫区,受到疫情的影响,由于湖北省际班车不通,在我们已经开学的情况下,她无法按时到校学习,我们任课老师就通过钉钉,每天在网上指导她学习,她在网上提交作业,老师抽空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做到每日知识点日日清,全班39个孩子,一个也不少。
在平时教学中,我可以通过钉钉软件向家长发出家庭作业,自从使用了这个软件以来,我执教的两个班数学,学生作业少做漏做的现象明显减少,家长只要打开钉钉里的“家校本”页面,就可以知道作业要求,要是在做作业过程中有疑惑,家长也会及时联系老师,咨询解题方法,要是涉及到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在钉钉上发起直播,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状况,家长们也能比较自由反应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没有了面对面的拘谨,家校联动,变得便捷、频繁,老师就可以真实地了解每个孩子个性特色,方便对每个孩子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可以同步成长,共同进步。
“互联网+教育”作为驱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必将对未来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教育领域的虚实边界,整合有效的学习资源,把准学生的求知需求,提升教育品质,推动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是一根培养创新人才的定海神针。线上网络教育在教育界落地生根,结合线下实践教育,精准教育,两个领域双剑合璧,培养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小数学专业委员2017
2.《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